1 / 7
文档名称:

修道如种田‖轩辕黄帝访道.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修道如种田‖轩辕黄帝访道.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8/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修道如种田‖轩辕黄帝访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修道如种田‖轩辕黄帝访道
昔时,轩辕黄帝,平定天下,举行封禅大典。所谓封禅,就是封泰山以祭天,禅粱父山以祭地,就是祭天祭地的大典。有丰功伟业的皇帝,才能举行封禅。  当时泰山有一位修道之士,不详其姓名,但修道的境界,很是高深。他的修道方法,完全为入世的,很合乎一般人的需要,黄帝早知其人。黄帝举行封禅大典完毕后,即访这位修道士,却遍访而不得,遂下山西归。  在归途中,一日的中午,黄帝在路旁的树荫下休息,随从的军马很盛,一般民众多不敢接近,惟独有一白发老者,在田中除草如旧,头也不抬,眼也不睁,彷彿不知有大队军马经过,更不知黄帝驻跸。护卫的士兵,为了保护黄帝的安全,在驻跸的四围,不免要清理闲杂人。黄帝战榆罔、诛蚩尤,自有许多人心存仇恨,不能不防万一。对于种田的老农,自须驱之远去,老农毫不注意,漫为不理,兵土多无礼貌,拟强迫他离开。  老农曰:“各处访我,今我在此地,反要驱我远去,奇怪的很。”  老农遂荷锄,缓缓而去。士兵知黄帝访道,立刻将这位老农的话,传达给风后。风后马上追赶老农,因走的不远,很快的赶上。  “老先生,士兵失礼,多请原谅,我帝访君很久,今已遇老先生,可否与我帝一晤?”  老农立住脚.笑一笑:“我知道黄帝访我,我不忍他失望而去,所以今天特来此相迎。”  风后很感激老农的意思,遂相偕,至驻跸的所在。斯时早已有人报告黄帝,黄帝正准备亲迎,适风后偕老农已至,帝便亲迎于帐外。  “士兵无礼,多请原谅。”帝向老农道歉。  “荣辱无动于衷,一般之礼仪,何足介意。”老农也很客气。  “寡人虽有天下,而好道,此次封禅,遍访天下有道之士,藉开茅塞,愿先生教之。”黄帝避席很恭敬的请教。老农:“我听说帝前年,曾不远千里,登崆峒山,访问广成子,广成子是得道之士。想广成老仙,一定有宝贵的意见。本人乡野之人,日以种田为生,实在不明什么道?”  帝再拜曰:“广成老仙讲养生,以抱神为第一要义。先生乃东方得道之士,久闻大名,必有更高的指示。”  老农:“修道不是专为自己的得救,乃是在救世,帝居元首地位,既然济人民于水火,如能再建立万世的道统,功德更无量。本人乡野的农夫,力弱德薄,且时代转变,人心浇漓,更非一人之力,所可挽救的,愿我帝发最大愿心,救万世的苍生为幸。”  帝曰:“榆罔时天下荼毒,蚩尤为虐更甚,赖天之助,得以平定,今天下无事,人民各安其生,我有志于道,愿为后世留一修道的规范,而久不得其妙要,请先生不吝珠玑,详示修道的方法。”  老农避席一揖:“修道如种田,本人是农夫,从种田而悟道,敢不奉告明主。”  帝亦避席再拜。(古人席地而坐,避席者,起立,表示恭敬之意。)  老农:“种田须要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整理士地』,先将选择妥的士地加以整理、除草、翻土,使其整整齐齐,一根野草都没有。修道第一步,也当如此。心田当是一块肥沃地,不可浅薄,这是最重要的,把心理的私欲除掉,有一点私欲,都是阻碍,私欲就是魔鬼,小心亲近。要把旧日的一切不好的****惯洗掉,把新的精神振刷起来,才有进益。”  帝问:“何以知是肥沃的心田?为什么要肥田?”  老农:“心田的根基要厚,厚则根可深入,不易拔脱。有的土中多沙砾,好比心多杂念,自然不会多有收获。深厚乃可载大道,浅薄只能小成。”  帝曰:“为什么一般人,不知注意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