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贯彻“圣旨”的猫腻.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贯彻“圣旨”的猫腻.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1/8/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贯彻“圣旨”的猫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贯彻“圣旨”的猫腻
  如果没有史学的训练,往往会觉得历代的“圣旨”是了不得的东西。在法理上,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在意识上,它被渲染涂抹上浓厚的神圣色彩;在组织上,有着保证圣旨得以贯彻的庞大官僚机器;在手段上,执行它就有着最吸引人的激励诱惑,违抗它就有着最严厉的制裁措施。从表面看,圣旨毫无疑问能够被最无阻拦地贯彻执行。但是,扒拉开史书的缝隙,就有可能发现,即便是圣旨,在贯彻执行中也大有猫腻。道理很简单,如果皇帝的每道圣旨都被准确无误地执行了,这个社会早就天下太平了。
  一般来说,凡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圣旨就不可能被很好地贯彻:①当事人不知道圣旨的真实意图;②圣旨同当事人坚守的价值观念冲突;③当事人缺乏执行圣旨的能力;④当事人缺乏执行圣旨的条件;⑤执行圣旨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⑥执行圣旨会使当事人预期未来变坏;⑦执行圣旨会伤害当事人的感情;⑧执行圣旨会破坏现有的稳定或者平衡状态;⑨圣旨本身有冲突,执行甲就肯定对抗乙;⑩圣旨本来就是做样子,没打算被执行;……
  执行圣旨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即便你没有上述任何一种障碍因素,你也需要其他人的支持和配合。例如,某个监察御史有可能真心实意想执行查处某位封疆大吏的旨意,但他的助手得了查处对象的好处,在表面上非常卖力地办案的同时,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悄
“抿掉”了关键的办案线索。再如,清朝的康熙皇帝称赞的清官陆陇其,执行康熙的爱民圣旨不遗余力,由于他不能给上司行贿,所以,考核时他的上司慕天颜也极力称赞陆陇其“操守称绝一尘”,却加上一句“才干乃非肆应”,按“才力不及”而降调,后来干脆找个茬把他开销回家。古代的皇帝又喜欢在官员中搞多方牵制和平衡,这更加大了执行圣旨的掣肘概率。
  不执行圣旨的理由有很多,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不能回避:圣旨不允许不执行。因此,凡是不执行圣旨,基本上不明面对抗。除了可以像海瑞那样让别人抬棺材跟着的人,没有人公开抗旨。他们都会表现出一种认真贯彻的劲头,而且还要信誓旦旦一定要把圣旨“落到实处”,“夯实”圣旨的根基,但细究起来,多数是糊弄型贯彻。
  名义上执行而实际上对抗或者搁置的猫腻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供奉,把圣旨恭恭敬敬捧得很高,一旦提起就诚惶诚恐,使上面相信已经执行,实际操作中却冷处理;②折扣,圣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