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转角遇“电”
转角遇“电”
滕玉芳
意外“触电”,项汤祥遂将电商定为关键战略。
“从麻木到深有体会,再到迫切‘触电’,我们势必将集体行动。”炜天针织总经理项汤祥在谈到纺织电商时这样说。
仅“触电”一年,炜天针织就完成300万元销售额,拿下1000万元意向单。看似意外之喜的背后,是项汤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战略布局,是炜天针织今后战略的重要一步。
负资产创业
如今,炜天针织已拥有两家工厂、60台机器,年产值达数千万元。但在15年前,项汤祥的创业初期却并不是很顺畅。当时,他辞工赶赴上海创业做窗帘,没能坚持太久就于2000年转战到浙江绍兴做涤纶生意,“那个时候我还欠着16万元的债务,做生意就全靠扫楼发传单找客户资源。”项汤祥回忆道。
所幸那时的纺织品生意普遍好做,市场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有了初期的资本积累,2009年,项汤祥创办“炜天”,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却又再遇波折――由于与技术合伙人的经营理念存在严重分歧,企业陷入1100万元的债务危机,项汤祥回忆当时的感受是
“差点跳楼”。意识到经营理念与方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此后,项汤祥重整团队,瞄准坯布,开始了“炜天”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原本我希望直接做成品面料,但当时炜天无论是设备、资金还是人才上都力量薄弱,以这样的状态去做成品面料,效率低,风险又大,所以决定从针织类坯布做起,先把企业团队建设起来。”项汤祥将其称之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第一年4台园机,到16台、28台、40台、60台,踏实走过五年的“炜天”,快速奠定了扎实的坯布生产能力,这正是项汤祥当初规划的目标。“我们目前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模式做外单,根据国外的趋势,进行中高档的针织面料外衣化研发,内销方面则依托柯桥的中国轻纺城。”项汤祥表示,他们的产品优势就是品质好,正品率接近100%,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用项汤祥的话来说就是,“保证每一批都是做成功的,有问题的决不送进染厂。”
好团队赢客户
走进项汤祥设在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质量控制体系表和业务流程图,20年的企业管理积累,他已经有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我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之后进染厂做了五年的企业管理。”项汤祥解释称,前期这样一段企业管理的经历,对他之后的办厂创业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他也逐渐在团队管理、经营理念上有了一套自己的思路。
“这个行业既是资本密集型又是人才密集型,团队人员培养非常重要。”项汤祥认为目前很多纺织企业规模在做大,但管理跟不上,缺乏活力。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就像给老板戴上了脚铐,老板根本无法抽身,一离开就出乱子,而症结就在于没有进行良好的团队管理。为此,项汤祥逐渐建立起一套内部考核体系,与产品出厂质量挂钩,产品有问题,责任到人。同时,每周举行技术研讨会,把一周内企业生产销售中出现的问题摆上来一一讨论解决。
对质量严把关、对问题不放过,项汤祥相信有好的团队,才会有好的客户。“其实客户跟工厂讲求门当户对,团队责任心不足,产品没有创新的企业,那它的客户群体一般订单量小,合作关系不稳定,利薄而有风险。一个优秀的客户可以改变一个企业。”项汤祥希望能逐渐优化他的客户群体。炜天目前有40多个员工,研发团队与管理人员就占到三分之一。项汤祥希望打造一个小而强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