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现场管理机构设置
第一节现场管理机构设置
1、 项目部的组建
公司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组建项目部,建立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是公司在项目上的全权 代表,受法人委托行使项目管理权,在受权范围内负责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完成项目的各项管理 目标,实现对业主的合同承诺。
2、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施工方案
一、土建工程
一、施工测量
1、 原地面轴线定位放线方案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用地红线图、水准点及座标控制点确定本工程建筑物的位置,测定矩形平面 测量控制网,利用已知点引高级测量控制线。再用经纬仪线引测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定设各主轴线的控制 点,设置永久性±。根据基础图和开挖深度,确定基坑开挖线并撒好灰线,轴线控制点埋设 在基坑开挖线以外的位置。所有轴线控制桩均设置在建筑物四周易于保存的位置,并加以固定保护,同时 经常校核,防止意外破坏。
2、 基础定位放线
基坑施工完后,浇筑基础径垫层,然后在垫层上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墙宽线和柱位线等。
A、基础放线
根据基坑外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 出细部轴线。作为基础施工控制的依据。
根据基础图以各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桩位线等。
B、 验线
首先检查各轴线控制桩有无错误和位移,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即基础的定位),然后 再实量各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整修基坑时发生移动错位。另外,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 高。
C、 标高引测和竖向传递
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给定的水准点,在整个场地内统一测设控制水准点或±,以保证整个 场区内各项工程标高的统一性。基坑和基础施工过程中将标高线引测在龙门桩上,并做统一标记。± 以上的标高传递时,用水准仪将统一的±0. 00标同引测并标于首层结构上,施工中竖向传递时用钢尺沿竖 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然后将水准仪设在施工层, 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各层抄平时用两条水平线进行校核。
二、基础施工
1、施工顺序
施工放线 基槽开挖 检查轴线、标高 浇垫层径 养护 砌条石基础 地圈梁 2、施工工艺
地槽开挖采用人力开挖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其土石方应及时运至现场指定位置放置,严禁场内土石 方乱弃。
(2) 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 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
(3) 垫层碇浇好后,在垫层上抄平并弹好中心线,经检查合格,做好隐蔽验收资料,再砌条石基础、关模 扎筋浇地圈梁。条石基础的组砌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施工时,砂浆打座灌缝应密实,组 砌得当,收阶合理,不得有松动、通缝,漏灌砂浆等现象。
(4) 基础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基础工程完成后,用经纬仪放出各条轴线墨线,用水平仪侧出基 础设计表面标高,经建设、质检、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全面验收,作出鉴定并签字后, 才能进行主体施工。主体施工前应将开挖基槽剩下的土外运出场,以免影响主体的砌筑。
三、主体结构施工
1、砖砌体工程
1、施工方法
1) 组砌方法:组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同一道墙体严禁有两种以上的砌筑形成,并不得有通缝。砌 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2) 排砖揭底:按设计要求经测量放出轴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的尺寸线。采用千砖排砖揭底,以砖的模数按 测量放线,标出位置尺寸进行排砖揭底,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排砖时应严格核对门窗洞口的 位置、窗间墙、垛、构造柱的尺寸是否符合排砖的模数。在保证砖砌体灰缝8-10mm的前题下全盘考虑排 砖揭底。
排砖时要注意卫生主管道及门窗的开启不受影响,在其洞口处砌体的边缘必须用砖的合理模数,不得出现 破活。
3) 选砖:砌砖前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4) 盘角:砌筑砖砌体前应先进行盘角,每次盘角高度应以3—5层砖为宜,盘角要及时、准确地用吊线及 靠尺检查。若有偏差应随时修整。盘角应严格对照底盘线、皮数杆的竖向标高,水平灰缝要均匀一致。盘 角应坚持及时检查和修整,保持新盘角的平整和垂直必须完全符合验评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值,方可挂线 砌砖。
5) 挂线:砌筑一砖半及其以上厚墙体时,应及时双面挂线进行砌筑。砌一砖厚清水墙与混水墙体的时候。
应挂外手线进行砌筑。如果工作面长,几个人使用一根通线时,工作面的中间应设挑线点;此挑线点应以 两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