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文言文翻译授课PPT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217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文翻译授课PPT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8/7 文件大小:2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文翻译授课PPT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言文翻译授课
回顾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雅”,则要求译文尽量形象、生动些,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
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字字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第1页/共21页
能力要求:
1、微观上: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语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常用虚词直至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有准确把握。
2、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第2页/共21页
我们的失误
第3页/共21页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3、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一)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应改为“离开”。   “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第4页/共21页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二)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第5页/共21页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第6页/共21页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第7页/共21页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第8页/共21页
六、没有回到原文,没有回到具体语境中。
七、不敢根据具体语境大胆推断。
余或匿斗拱间,或升屋走,因得全。
第9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