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67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江湖故人 2021/8/7 文件大小:5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土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控制方法
施工测量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在施工现
场建立以主管工长为主的测量施工小组, 其中主测人员由2名专业测 量人员担当,负责本工程的定位放线、标高传递、变形观测等施工测 量工作,建筑定位放线采用激光经纬仪,变形观测、找平采用白动安 平水准仪。
、高程控制
一、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准备阶段,测量人员要严格熟悉图纸,掌握工程建设的规 模、要求,以及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施工前认真察看和复 核由规划单位移交的测量控制点点位、 数据。一定要复测坐标及控制 点高程,弄清各种关系。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要根据设计和施工 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对标志不足、不稳定,被移动或测量精度 不符合要求的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定,并 制订严密的施工测量方案,确定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建立施工控制 网。测量所需仪器、钢尺要提前进行校核,以保证其精确度。测量所 需仪器、铅笔、钢尺、对讲机、木桩、铁钉、铁锤等及其附属配件如 电池等,应提前准备到位,保证施工时随时可用。
二、 建立施工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的施工放样而建立的
遵循”由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由施
工控制网放样出建筑物的主轴线, 再根据建筑物的几何关系,由主
轴线放样出辅助轴线,最后放样出建筑物的细部位置。采用这样的放 样程序,能保证放样的建筑物各元素间的几何关系, 保证整个工程和 各建筑物的整体性。
按照规划部门审批的建筑红线图和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和测 图控制网中新设置的基线桩、水准点以及重要标志的保护桩,进行三 角控制网的复测,并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 建立满足施工 要求的平面和高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
三、 平面控制
利用外部控制点向一层楼面引测。采用正、倒镜投点法进行放线。
投点前,复核各轴线桩位后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轴线桩上, 瞄准方向
标志,正镜和倒镜将该轴线引测至楼层上,并把两次测的点位取中。
再在该楼层所投测中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轴线桩标志,旋转180度, 检查前视标志无误后,将该轴线投测至楼面上,弹出墨线待各主要轴 线投测到楼面上以后,复核间距无误后即可根据楼层平面图的尺寸进 行各细部的放线。
四、 竖向控制
当建筑施工士 ,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
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本工程将采用激光 电子经纬仪采取内控法对向偏差进行控制。 为保证垂直投测,在一层 楼面选择较合适位置测设室内控制网, 在施工各楼层时,在相应位置
上预留200X200与一层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在一层控制点的位
置上预埋150X 150X6钢板,钢板十字交叉点位置上电钻 2mm孔,
用红漆标注。
实测方法:
将经纬仪先架设于一层楼面控制点上,仪器整平对中,通过楼面 预留孔将激光束投射到投测孔上的接收靶上,该激光束投射点既为二 层的一个控制点,其余的控制点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 经纬仪架设 在二层投测孔上,当经纬仪完成与第二层控制点对中后, 瞄准后视控 制点进行校核,转90度校核另一控制点,移动仪器再安置在一个控 制点上后视另一控制点校核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旋转 90度照准另一
控制点,闭合无误,利用投影法将同一直线上两个控制点的连线延长, 在投测孔上弹出十字墨线,然后按设计用钢尺定位出轴线及构件的位 置。
五、高程控制
士 ,并确定为固定标高,同时利用水准 点为高程控制依据,并在现场四周不宜破坏的地方设立半永久性水准 点,从而形成闭合的水准测量控制网,并经常校核。士
水准仪按周围士 ,土 测法,在士 ,以上各层均由此点向上引出。

根据〈〈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及设计要求与规定,按照图纸上标 注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 主体 封顶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 和异常的情况;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 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
保证措施与注意事项:
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 的可靠性;
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固定 观测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 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观测标志的立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