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法规基础(1) 《教育法规基础》专题一教育法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6 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B )范畴。 A. 教育单行法律 B. 教育基本法律 C. 教育行政法规 D. 教育部门规章 2. 下列各题中,(B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A. 校舍 B. 学校 C. 教学设施 D. 教学成果 3.(D) 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 教育法的渊源 B. 教育法律关系 C. 教育法律规范 D. 教育法的体系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 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这是(B) A. 授权性法律规范 B. 义务性法律规范 C. 禁止性法律规范 D. 权义复合性法律规范 5. 2002 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D)。 A. 教育单行法律 B. 教育行政法规 C. 教育地方性法规 D. 教育规章 6. 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C) A. 导向性 B. 对等性 C. 强制性 D. 有序性二、判断题( 每题 2分共 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教育法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的。错 2. 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对 3.《义务教育法》规定,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这是禁止性法律规范。错 4. 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对 5. 教师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对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论述充分。结合实际,论述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及种类。答题思路:(1) 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而需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 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表现在:①责任主体的特定性;②责任依据的特定性;③责任类别的综合性。(3) 教育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的不同, 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考生可联系实际案例或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李某有一女李霞 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 还不如早下来赚钱, 遂于 2003 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 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 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 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 多管闲事。”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1 )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 (2 )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 (3 )违法主体是谁? (4 )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 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 (答题思路) (1 )有违法行为。(2) 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 11 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3条、第 38 条等规定。《义务教育法》第 11 条规定: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 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 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 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3 条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8 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 )李某及个体户。(4 )根据《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对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批评教育, 并责令限期改正。对非法招用应当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 少年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68 条规定: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 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 处以罚款; 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教育法规基础》专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7 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师林某信奉某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