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5年CDC指南——单纯性VVC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经常是由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偶尔也有其他类型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VVC的典型症状包括外阴瘙痒、阴道疼痛、性交疼痛、排尿困难、白带异常。这些症状对VVC均无特异性。估计75%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0%-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发病。依据临床症状、微生物学、宿主因素和疗效,VVC被分为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大约10%-20%的妇女会表现为复杂性VVC,需要特殊的诊断和治疗。
1. 诊断
排尿困难,外阴瘙痒、疼痛、肿胀、潮红的临床表现提示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体征包括会阴部水肿、皲裂、脱皮,浓稠凝乳状的阴道分泌物。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女性满足以下两条中的任意一条即可诊断:1)湿片法(10%KOH)或革兰氏染色见到芽生孢子、菌丝、假菌丝;2)细胞培养或其他方法得到酵母菌病原体阳性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阴道正常的pH≤。在湿片法中,用10%的KOH溶液扰乱覆盖在菌丝和假菌丝上的细胞成分来提高芽孢和菌丝的可视性。应对所有有VVC症状和体征的女性进行湿片法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应接受治疗。结果阴性但存在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的女性可以进行阴道微生物培养。即使这些女性阴道微生物的培养未检测到念珠菌,也可考虑进行经验性治疗。微生物培养出假丝酵母菌但无症状者不是治疗的指证,因为大约有10%-20%的女性阴道中有假丝酵母菌和其他菌丝的定植。FDA不推荐进行假丝酵母菌的PCR(核酸扩增)检测。真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VVC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大部分患单纯性VVC的健康女性无明确诱因。
2. 治疗
短程局部用药(例如:单次用药或连用1-3天)对治疗单纯性VVC有效。唑类药物的疗效高于制霉素类。80%-90%的患者用唑类药物治疗后可缓解症状并且真菌培养转为阴性。
推荐方案
非处方阴道内局部用药
1%的克霉唑乳膏5g,每日一次,置于阴道内,连用7-14天
2%的克霉唑乳膏5g,每日一次,置于阴道内,连用3天
2%的咪康唑乳膏5g,每日一次,置于阴道内,连用7天
4%的咪康唑乳膏5g,每日一次,置于阴道内,连用3天
咪康唑阴道栓100mg,每日一次,连用7天
咪康唑阴道栓200mg,每日一次,连用3天
咪康唑阴道栓1200mg,单次用药
%的噻康唑软膏5g,置于阴道内,单次用药
处方阴道内局部用药
2%的布康唑乳膏5g(单剂量生物粘附产品),置于阴道内,单次用药
%的特康唑乳膏5g, 每日一次,置于阴道内,连用7天
%的特康唑乳膏5g, 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