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巧妙应对音乐课堂“头痛”事.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巧妙应对音乐课堂“头痛”事.doc

上传人:claopfx096 2021/8/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巧妙应对音乐课堂“头痛”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巧妙应对音乐课堂“头痛”事
随着“新生代”的逐渐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感觉到学生不好教。面对课堂上层出不穷的“头痛”事,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对应该如何巧妙应对,将“头痛”事转化为教学生成的资源呢?
“头痛”一:低年级课堂纪律差,学生爱告状
在小学低年级上课,你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你走进教室,学生也没发现,继续吵个不停,好不容易喝住了,紧接着:“老师,他刚才骂我……”“老师,他刚才打我……”“老师,他拿我的东西……”又开始闹起来了。面对以上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XXX,你给我站起来!”“全校最差就是你们这个班,你们再这么爱说话,我就去叫你们班主任来啦!”小学音乐教师普遍课时多、压力大,这时难免会发脾气,责备、呵斥也许是最常见的一种解决方式。然而这种解决方式只会产生负面效应:一方面,容易导致师生情感上的对立,学生很难在音乐课上产生积极自主的学****行为;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其实只是想镇住学生,往往不会真正的将这些付诸行动,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只是说说罢了,结果课堂效率依旧不高,且教师威信也逐渐丧失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呢?其实不是责备与批评,而是肯定与奖励。无数实践证明,当孩子们内心的自尊与渴望被认同感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就会有意识的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于是,我在课堂上专门设置了奖励这一环节。每节课,我一走进教室就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生动的大苹果,表现好的同学,名字就可以进入到
“苹果圈”内。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很难一堂课自始至终坚持认真听课,中途违反纪律的学生,名字就会从“苹果圈”内给擦掉,但只要改进了或是重新有进步的,名字又会继续写入“苹果圈”。虽然只是一种小小的肯定,但学生们却对此表现得十分积极。为了巩固“苹果圈”所发挥的表扬效力,我每节课还要在下课前五分钟给一直将名字留在“苹果圈”内的学生发奖品,奖品都是我亲自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一些小手工艺品,如铃鼓、小树、小花、小苹果、小雨伞、小蘑菇、小蝴蝶、小脚丫、小手……并且不定期更新。虽然只是小小的奖品,但却给孩子们带去重重惊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不仅变得乖巧,会约束自己,而且还都喜欢上音乐课了。
“头痛”二:学生不爱唱音乐教材上的歌曲,爱上了流行音乐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喜欢唱歌却唱不好歌,尤其不喜欢唱音乐教材上的歌曲。音乐教育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如何将流行歌曲正确的引进课堂已是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
记得有一次我在给三(3)班的孩子上《妈妈的心》这一课时,突然有一位调皮的小男生在一边高高举手嚷道:“老师,我来唱!”我以为他学得快,就决定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来表现一下。“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一听都呆住了,原来他不是唱我教的那首歌曲,怎么办呢,叫他马上停下来吗?不,我灵机一动,抿着嘴不说话。其他学生看我没批评他,就跟着嚷嚷开了:“老师,这首歌我也会唱!”紧跟着,一个个都张开嘴乱纷纷的唱了起来。等他们唱完了,都睁大眼睛望着我的时候,我边鼓掌边问:
“你们说说这首歌曲哪句歌词唱出了主题?”“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同学们异口同声唱道。“你们知道这里抒发的是怎样一种爱吗?”我边问边在黑板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