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培训案例.doc

格式:doc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培训案例.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8/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培训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培训案例
【案例1】杰克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
杰克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1978年。1998年转制为杰克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艺技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有许多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改造、完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主要生产5大系列28个品种120多种规格的低压和高压、低速和高速、异步和同步电动机。公司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2002年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年创产值2800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企业现有员工600多人,30%以上具有初、中级技术资格,配备管理人员118人,专职检验人员86人,建立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员工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该公司出纳员李敏,给人印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待人热情、工作中积极肯干,不论分内分外的事,她都主动去做,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而事实上,李敏在其工作的一年半期间,先后利用22张现金支票编造各种理由提取现金981>.96万元,均未记入现金日记账,构成***罪。其具体手段如下:1)隐匿3笔结汇收入和7笔会计开好的收汇转账单(记账联),,将其提现的金额与其隐匿的收入相抵,使32笔收支业务均未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2)由于公司财务印鉴和行政印鉴合并,统一由行政人员保管,李敏利用行政人员疏于监督开具现金支票;3)伪造银行对账单,将提现的整数金额改成带尾数的金额,并将提现的银行代码
“11”改成托收的代码“88”。杰克公司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曾经发现有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李敏之所以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作案22次,***,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使李敏截留收入***得心应手,猖狂作案。
【案例分析】
1、从本案例中可知,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疲软、内控监督机制失灵是李敏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杰克公司存在以下几个管理上的漏洞:
(1)出纳兼与银行对账,提供了在编制余额调节表时擅自报销32笔支付现金业务的机会。
(2)印鉴管理失控。财务印鉴与行政印鉴合并使用并由行政人员掌管,出纳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
(3)未建立支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
(4)对账单由出纳从银行取得,提供了伪造对账单的可能。
(5)凭证保管不善,会计已开好的7笔收汇转账单(记账联)被李敏隐匿,造成此收入无法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中。
(6)发现问题追查不及时。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发现了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2、杰克公司在内控监督方面的补救措施有:
(1)复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或收支抵销等情况;
(2)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使收支业务尽早入账,不得压单;
(3)记账与出纳业务的职责相分离,对现金的账实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查看库存的现金有无超出限额,有无挪用、***情况,保管措施如何;
(4)出纳与获取对账单职责相分离;
(5)监督出纳移交工作的整个过程,查看移交清单是否完整,对于遗留问题应限期查明,不留后遗症。
这个案例说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企业财产安全的保证,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则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案例4】SQ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案例
SQ公司为一服装生产企业,服装以出口为主。当年其他应付款-外协加工费余额1000万元,占公司当年利润的65%。外协加工费当年累计发生额占销售成本的22%。
SQ公司内控现状:
1、由生产部经理负责是否委托、对外委托和验收;
2、对外委托的外协加工情况财务部门一无所知,财务对委托过程失去控制;
3、发生退货时,直接报生产部经理备案,生产部未设备查账簿,全凭生产部经理一人控制,财务部门同样失去监督。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生产部经理一人控制委托加工交易的全部过程,很可能存在以下舞弊风险:
1、生产部经理可能会利用委托价格、委托数量、退货索赔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漏洞,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为获取不当利益,在本公司生产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将生产订单对外委托,从而浪费本公司生产能力。
2、通过控制外协加工的数量、价格、甚至通过虚假的委托操纵公司利润。
在本案例中,公司应在以下环节进行改进:
1、所有委托外协事项应由独立于生产部的部门和人员决定;
2、委托事项应报财务部门备案;
3、收回委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