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4,47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8/10 文件大小:4.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
D
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
㈢气囊的管理
1、气囊的作用:使气管导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2、气囊的充气:充盈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充气,可有效的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压坏死。
3、气囊漏气判断:将听诊器放在患者颈部气管旁,听诊是否有漏气声音。若要进行测压、充气或放气,操作前都应先吸引气管及口鼻腔分泌物,清除气囊上方的滞留物,以防吸入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
㈣气道的湿化维护
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加温加湿的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做好气道的湿化是至关重要的。
正常状态下:鼻咽,呼吸道粘膜对吸入体内的空气有加温和湿化
的作用,吸入干冷的空气到达肺泡后可变得温暖湿润。
人工气道形成:吸入的空气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额窦和
上呼吸道,直接从下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而导致呼吸道水分和热量丢失增加,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障碍,加上呼吸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造成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只有合理恰当地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进行湿化维护,才能保证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⑴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通畅。     
⑵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又忽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⑶ 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
2、湿化的方式
湿化方法
机械通气
湿化方法
非机械通气
湿化方法
人工鼻
加热型湿化幻器
湿纱布覆盖法
气管内间断滴注法
气管内持续滴注法
雾化吸入法
喷雾器加湿
空气的湿化
输液管持续滴注
微泵或输液泵
持续注入
3、湿化液的选择(详见附件2“人工气道湿化操作指引”)
㈤有效排痰
人工气道建立后,有效排痰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
1、氧疗:为防止造成缺氧和低氧血症,吸痰前后各给予给2~3分钟高浓度吸氧;
2、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 4—5 厘米,而以深入气管导管下方 1—2 厘米为宜,吸痰管的粗细宜选择气管插管内径的 1/2 粗度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 1/2 ,一般以能被顺利插入的最大外径为妥。
3、吸痰时机的选择:⑴患者咳嗽有痰,听诊有痰鸣音;有气道不通畅或通气功能低下或障碍;⑵直接听见痰鸣音,听诊呼吸音粗糙或肺部有湿啰音;⑶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气道风压增加或采用压力控制模式时潮气量减少;⑷患者不能进行完整有效的自主咳嗽;⑸气道压力增高或气道内可见痰液;⑹呼叫机流量或压力曲线呈锯齿状震荡,排除呼吸机管路积水;⑺怀疑误吸;⑻明显的呼吸费力;⑼血氧饱和度降低;⑽需留痰标本。
吸痰前必须正确评估吸痰指征,遵循最小吸痰频次原则,做到按需吸痰,以尽量减少吸痰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吸痰的负压: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保证有效的负压,***300-400mmHg(40-),小儿250-300 mmHg(33-40kPa)。
5、吸痰的方法:吸痰前,应拍背松解痰液,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倒入冲洗液,严格无菌操作,关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若遇到阻力稍退1㎝后打开负压,轻轻左右旋转进行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15秒,吸痰操作要柔、准、稳、快,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
6、痰液的观察与记录:
Ⅰ度:痰如米汤,容易咳出;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Ⅱ度:痰液外观黏稠,需用力咳出;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
Ⅲ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附于气管壁上,不易咳出,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吸痰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表示:
痰粘稠度
区别
Ⅰ度(稀痰)
Ⅱ度(中度粘痰)
Ⅲ度(重度粘痰)
痰液性状
稀痰
较Ⅰ度粘稠
明显粘稠
痰液颜色
米汤或白色泡沫状
白色或黄白色粘痰
黄色伴血丝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