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1.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1.doc

上传人:小健 2021/8/10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通河一中生物组:姜美玲
一、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因此,通过 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本 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 过程(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试验验证一得出结论)作为本节 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 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 教材分析
1、 内容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本第五章第一节。DNA分 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DNA的复制”一课时,在联系DNA 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具体内 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学好这一课 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2、 前后联系
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 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重点难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 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 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 重点,也是难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 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 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 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 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 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 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 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 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
概括能力。
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 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 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介绍、Kornberg的试验以及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 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模拟DNA的复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 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五、 教法、学法设计
* 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结合直观、比较、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从 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教师把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 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一 一提出假说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