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龙文学校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教师: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考点及考点分析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电路的组成。会读、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及简单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电路和串、并 联电路。
二教学内容
一、电荷
1、 带电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2、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实质是指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 现象。通常情况下,原了是中性的,物体也是呈中性的。由于不同物体的原了核对于核外电了的束缚能力不同,在 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 创造了电荷。例如:丝绸和玻璃棒相摩擦,由于丝绸这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玻璃棒的原子核对 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一些,在相互摩擦中,丝绸这种物质能够从玻璃棒上得到一些电子,从而有多余电子而带负 电荷,玻璃棒由于失去电了,从而缺少电了而带等量的正电荷。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 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C、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感应起电是由于电子在导体内部转移形成的。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A、 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B、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 通过验电器。(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二) 、两种电荷
1、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o
(三) 原子结构元电荷
1、 元电荷:
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 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 “e” 表示,则 e=„
2、 带电体的电量:q=ne
电了是最小的带负电的电荷。
3、 原子呈电中性:
物体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且质了数=核外电了数,则原了带的正电与负电等量,原了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 体没有电荷。
(四) 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导体能够导电, 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例如: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 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是绝缘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以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 电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