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地铁地下工程细部构造防水技术探讨
摘要:地铁防水工程中,细部构造的防水效果决定整个工程的防水质量。选择合理的防水方 案、采取正确的施工工艺,是确保细部构造防水质量的关键。通过总结北京地铁五号线、十 号线、四号线和奥运支线工程的防水经验,对目前地下防水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通病提 出笔者的观点,希望对今后地下防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预留通道接头;渗漏;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止水条;注浆管
0引言
北京地铁、地下防水工程中,按照《地铁设计规范》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要 求,均采用了“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即主体结构 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在结构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并对变形 缝、施工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采取了多道加强措施。通过对已经基本完成土建工程的地铁 五号线、奥运支线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十号线、四号线防水质量的现场调研,发现整体防水质 量均比较理想,但在车站主体结构与通道接头部位的渗漏水却比较普遍,这也是大多数地铁 防水工程中的通病。预留通道接头部位包括施工缝和变形缝,均属于地下防水工程的关键部 位,因此本文仅对预留通道接头部位的防水设计与施工以及如何避免出现这类问题进行专 门论述。
1预留通道接头防水的两种主要形式
地铁工程由于其特殊的使用要求,需要设置出入口通道、通风道、换乘通道以及区间隧 道等,因此每个地下车站最少需要设置不少于8个预留通道的接头。而一般地下车站主体 结构先于通道施工,因此在施做车站主体结构时需要预留出通道的接头,防水层也要在这些 接头部位进行甩茬处理。通过现场调研,接头部位出现渗漏水的通道数量约占全部通道数量 的50%左右,且这些部位进行堵漏维修后,反复出现渗漏的概率也较大。
北京地铁明挖车站的土建施工大多采用桩支护明挖法施工,主体结构与通道主要采用两 种接头形式,见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所示是通道与车站主体结构以施工缝作为接 头,〜 m左右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与施工缝之间的结构单独浇 筑;图2所示是车站主体结构连续浇筑至通道第一道变形缝处,变形缝与车站主体结构之 间不设置施工缝。这两种结构形式中,以图1所示的接头做法较多。
2以施工缝接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图1所示的接头做法时,后期通道土方开挖完毕后,作业面宽松,变形缝止水带安 装定位质量比较容易得到保证,柔性外包防水层的铺贴作业也能够连续进行,确保了外包防 水层的连续性。因此笔者认为采取图1的做法更为合理,能够充分满足结构部位的防水质 量。但采取这种做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车站主体结构分段浇筑至通道开孔部位时,应对防水层的甩茬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编 制五号线防水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到破除支护桩时的风镐和烧断桩内钢筋的作业对防水 层的破坏程度,(见图3 所示)。围护桩破除完毕后,多数防水层的甩茬和铁皮板同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个别部 位甚至无法完成有效的搭接过渡,只能采取刚柔过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