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七大方言.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大方言.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大方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大方言七大方言简介: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 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73%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 虽然居住分散, 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 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 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 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使用人口估计在 2500 万以上。吴方言****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 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通行地域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 多个县市,使用人口 7000 万左右。粤方言又称粤语, 俗称广东话、广府话, 当地人称白话,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通行地域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 4000 万。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 福佬话"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 4000 万。赣方言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 江西话" ,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 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 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 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使用人口约 3000 万。普通话普通话, 即现代标准汉语, 又称国语、华语, 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 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 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其中前述“北方话”, 亦称“北方方言”, 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当代学术名称为“官话方言”。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 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 产生隔阂, 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 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19 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推广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素质, 是知识、能力和良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 因而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指出“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特别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 语言文字规范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对于任何学段、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个最有用的本领, 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推广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明是人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努力提高人们的语言道德意识, 进行语言行为的道德规范, 加强语言文明的建设,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