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8/12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意境和表现手法;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因为有了诗词,人们才有了如诗如画的生活。在台湾 有一位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琼瑶女士,她的作品像诗一样美丽,像词一样温婉。我们 欣赏过她的《花非花》,我们追逐过《还珠格格之天上人间》,我们捧读过《碧云天》、
《寒烟翠》、《烟锁重楼》、《庭院深深》……同学们,诗词给了无数作家创作的灵性, 给了无数歌者歌唱的灵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 出词人——柳永,这位多情浪子的世界,来品鉴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3、自主探究,合作学****br/>(1)自主学****br/>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语文练****册诵读,找出字词、文学常识知识点,完成预****检测。
预****检测:
常识积累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宠,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 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史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里通、迎周、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圜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 “柳七” “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无绪:
兰舟:
凝噎:
去去:
暮霭:
沉沉:
楚天:
经年:
(2)合作学****br/>各组选学生代表朗读,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点。
教师指导
寒蝉凄切一“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一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 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4、品鉴赏、研讨说(每个小组选择两个问题赏鉴、研讨、回答)
(1) 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排恻动人、 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 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 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4) 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明确:伤离别
(5) 根据上下片内容,分别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幅画面,并取一小标题。
明确:第一幅画可命名为“长亭别离”,第二幅画可命名为“羁旅长愁”。
C6)品鉴重点语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明确: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秋季)、时间(晚上)、地点(长亭)和事件(离别)。 渲染了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可以插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送别》歌曲,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明确: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三 种景物既可说是眼前所见,也可说用比喻形容词人那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如千里烟波 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