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名称
《题西林壁》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提供者
熊瑛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读一读“壁、横、庐、识、缘”这些字,并组词;
(3)认识偏旁“广”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广”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谈感受,结合感受进行个性化朗读;
(2)情景再现法, 教师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苏轼,看到庐山峰峦奇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本次新课标的一个亮点,或者说是这次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是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且分工合作的一种集体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这样几点特征:异质分组、积极互助、分工合作、资源共享、集体荣誉等,它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 (1)收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
(2)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2)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说风景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读古诗并思考问题
激励学生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认真听。
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