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明监国鲁王墓在金门发现.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监国鲁王墓在金门发现.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6/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监国鲁王墓在金门发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监国鲁王墓发现过程鲁王姓朱,名以海,明太祖第九个儿子,朱檀的第十世孙。崇祯十五年冬,清军攻陷衮州,王之父兄俱殉难, 崇祯十七年( 西元 1644 年), 受册封为鲁王在山东衮州, 正式受命即鲁王位, 甫封四日,清兵破州,王南奔国难,次年鲁王即监国位於台州。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西元一六六二年),鲁王於金门逝世,由於当时岛上风鹤,不敢停衬, 所以葬於金门城东门外的青山, 墓碑并未刻字, 一般人不知鲁王葬於此, 清代修撰的明史, 则是诬陷郑成功沈鲁王於海。清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八年)金门人林树梅,在金门城发现无名古冢,经乡人指认是鲁王墓, 报请福建兴泉永巡道周凯下令清界, 禁樵苏, 并树立「明监国鲁王墓」碑, 碑阴刻有「明监国鲁王墓碑记」。民国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国军在古岗湖西侧的梁山下炸山采石, 无意间发现鲁王真冢, 中有「皇明监国鲁王圹志」一方, 极具历史价值, 洗刷了郑成功沈鲁王於海的冤屈, 民国五十二年二月四日, 政府隆重举行迁葬典礼,将鲁王遗骸重新安葬在太武山南麓。原金门城东的鲁王疑墓, 金门县政府请专家掘考, 研判是宋代命妇之墓, 依墓中所发现的元丰通宝, 於墓碑上刻「宋元丰命妇之墓」。明监国鲁王圹志民国四十八年八月廿二日, 前线国军在金门旧金城东, 炸山采石, 发现古墓一座, 继於墓穴寻获石碑一方,始知为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圹志。同时出土者,尚有永历通宝, 方砖, 瓷等。金门政务委员会为免此批珍贵文物流失,遂移交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圹志碑石属玄武岩,刻「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字及鲁王毕生事迹全文, 出土时右额已破损, 惟碑身完整。该篇圹志,可考正许多旧史的错误。根据明史记载监国鲁王的末路是「鲁王於明末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 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 将往南澳, 成功使人沈之海中。该圹志记载∶「……鲁玉素有哮疾, 壬寅十一月十二日中痰而薨。」郑成功死於壬寅五月初八,应在鲁王之前。缘郑成功提兵反清复明之际, 明宗室多徙居台、厦, 监国鲁王亦在其中。郑氏皆以礼待。惟明宗室纷纷立国以图匡复者颇有人在,其所部诸臣,虽亦同仇敌忾,不免各为其主。郑氏既奉降武帝之永历正朔, 自不能再奉鲁王。鲁王乃与郑氏留驻福建金门, 一度迁居南澳。旋以喘疾逝世。对清廷诬称郑成功谋害鲁王一事,据此碑文而得以辨正。鲁王真冢的的发现, 在深远的历史意义之外, 另一层重大的意义, 是刷清了延平郡王郑成功历时三百余年的莫须有罪名——过去有若干学者认为,鲁王是被郑成功「沉于海」而死的。蒋经国先生, 曾于一九六零年十二月特撰「重建明监国鲁王墓碑记」, 刘于鲁王真坟所代表的历史意义说明得最为清楚透彻。兹录该文的全文于下: 「中华民国四十八年己亥仲秋,金门将士以构筑工事伐石启士,获见南明监国鲁王以海真坟圹志, 记王世系事迹、生卒时日及死因甚详。惟据明史三王传及三藩红事所载, 均谓王居金门不为郑延平所礼, 将之南澳, 被沉于海云云。斯圹之出足证旧史之妄, 而延平数百年来之横遭诬蔑, 亦从此晓然大白于天下后世, 此自世间是非与正义所系,不徙供史家考览已也。当明室末造,流寇播乱,清军乘机入关,窃据神器,王以帝胄,致力匡复,备历险艰,亘十八年, 而所志不懈。自监国后,为虏骑逼迫,力竭声危,适延平以孤臣孽子之身,举义金厦,奉明正朔, 王之辗转渡海来依, 自必能和更协力, 共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