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3].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3].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8/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要学他另外一首质朴自然的小诗《夜雨寄北》。
作者及背景 
通过课前预****相信同学们一定对作者有所了解,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李商隐 
古代通讯极不方便,寄出一封信往往很长时间对方才能收到,甚至有一些信永远都寄不出或者收不到。加上古人常常为谋取一官半职而离乡宦游,因而与家人聚少离多。李商隐就是其中之一。有没有同学知道李商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滞留巴蜀今天的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三、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读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 解题“夜雨寄北” 
(1)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
(2)寄北:诗人在巴蜀,亲友妻子在长安,隔着千山万水。因此诗题为“寄北”。 寄的是诗歌内容,就是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题目就已经初步把诗歌的情境点染。 
3、解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4、全班交流。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四、品诗 
  1、“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跌宕有致。 ( 板书“矛盾开篇,扣人心弦  有问有答,跌宕有致”) 
2、巴山夜雨涨秋池 
意象-----夜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在最思念季节“秋”,最思念的时辰“夜”,最容易多愁善感的情境“雨夜”诗人思念若狂。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情景交融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板书“直叙其事,情寓其中  直书其境,情景交融” )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板书“苦乐相生,曲折深婉”) 
4、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