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doc

格式:doc   大小:4,97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8/13 文件大小:4.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
D
制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理念和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形成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全力服务、司法公正保障、社会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使贵州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沃土和企业家创业的乐园,促进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提高素质,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三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到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个体工商户超过60万户,私营企业超过10万户;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个体工商户超过80万户,私营企业超过20万户;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个体工商户超过100万户,私营企业超过40万户。
  (三)主要原则。一要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放宽股权比例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资源配置、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二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搞行政命令,防止“一阵风”和“一刀切”。四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相结合,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相结合,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结合,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相结合。
  三、迅速壮大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规模
  (一)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壮大创业主体,鼓励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退复军人、农民、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支持科技人员携非职务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允许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辞职、提前退休创办企业,积极吸引贵州籍在外经商人员和外地客商来黔投资创业。加大创业支持,建立创业辅导站或小企业创业基地,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完善创业服务,在省级开发区、科技园区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创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节点建设创业孵化区,为处于开办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经营场所等服务。
  (二)实施个体经济腾飞计划。放宽个体工商户申请人范围、名称核准条件、经营场所限制,实行“限时办结”、“超时默许”制度,建立快速、便捷的注册制度,加快扩大个体工商户数量。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重点,按商品流通的需要,建成一批大中小结合、各种经济形式并存、功能完备、相互配套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网络,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建设一批前店后厂的专业街区,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快速发展的载体。扎实推进“万户小老板”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在省内有较大辐射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的个体工商户集群。
  (三)实施私营企业倍增计划。按照新创一批、改制一批、招商一批的思路,每年在全省遴选100户左右特色优势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小非公有制企业,由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带动扩大私营企业数量。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专、精、特、新”的方向,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新创立一批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中小企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