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建筑
D
故宫建筑设计上的特点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总之,简单一点的说的话就是建筑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故宫建筑色彩及象征
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金碧辉煌宫殿重叠,亭台楼阁,气象万千。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自命为天子,即天帝之子。古人称天帝所居住的地方为“紫宫”。紫禁城也称作“紫宫”,也称作“紫庭”、“紫极”、“紫宵”。
古人所称的“紫”,原指的是紫微星垣。是天上的三大恒星之一。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天市晜垣即三大恒星,其中紫微星垣位居中央。太微星垣、天市星垣陪设两旁。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太平天子居当中,清慎官员四海分”。于是人们就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了。这样以来,皇帝便与“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紫禁城的重要标志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
紫禁城的重要宫殿都是在其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的。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是北京特有的碧蓝色的天,蓝天之下是成片的闪闪发亮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整座宫殿座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这蓝天与黄瓦,青绿色的彩画和红柱门窗。白台基和深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所以,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黄色的琉璃瓦象征什么?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以来就当作居中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黄色袍服是皇帝的专用服装,皇帝行进的道路在诸条并行道路的中央,称为御道,也称黄道。黄色同皇帝联系在一起了。
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宫殿建筑的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以金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