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从《诗经》中的恋爱诗浅观上古时代的爱情观.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诗经》中的恋爱诗浅观上古时代的爱情观.doc

上传人:ranfand 2021/8/13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诗经》中的恋爱诗浅观上古时代的爱情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
从《诗经》中的恋爱诗浅观上古时代的爱情观
目 录
一、引 言………………………………………………………………………………………1
二、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2
三、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 3
四、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4
五、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5
六、男女欢会时的清新与真纯…………………………………………………………7
七、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 8
八、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9
参考文献…………………………………………………………………………………………10

从《诗经》中的恋爱诗浅观上古时代的爱情观
摘要:《诗经》中的恋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在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代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关键词:《诗经》 恋爱诗 爱情观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致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嫁诗,本文仅就其恋爱诗这一部分来浅观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即他们的爱情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当然目,这种自我选择同样也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马克思就曾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有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一卷第629页)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种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政治、文化较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内陆生活从很大程度上使得当时的诗歌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朴实的生活、愿望和他们清新、自然、质朴的思想情感。同样,上古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也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诗经》中的恋爱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碰撞。这些纯美的诗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自然流露,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期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追求,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由于这些恋爱诗篇在情感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因而显得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基于以上原因,我以为要洞察上古时代的爱情观,须从纵深的角度,从字里行间的剖析来仔细体悟。那么,就让我们从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篇子里面来重温那份处于生命本原状态的***吧!
二、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
周代,立意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这说明当时人们认为男女恋情,人之天性,社会上也对男女恋爱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给予了较为宽松的恋爱环境。如《国风·郑风·溱洧》篇:
溱有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商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这首诗描绘的便是古代郑国青年男女于每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