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游褒禅山记.ppt

格式:ppt   大小:742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游褒禅山记.ppt

上传人:sxlw2018 2021/8/13 文件大小:7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游褒禅山记.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游褒禅山记
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年),
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
点是一致的。
3
1、庐冢( )
2、今言“华( )”如“华( )
实”之“华( )”者
3、盖音谬( )也
4、有穴窈( )然
5、则或咎(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 )之
7、何可胜( )道也哉
8、王回深父( )
朗读正音
zhǒnɡ
miù
yǎo
jiù
xiànɡ
shēnɡ

huā
huá
huá
4
理清思路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中心句——
(1-2):记叙——游山经过。
(3-4):议论——游山心得。
(5): 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结 构——
5
空间方位图
慧空禅院
慧空禅院
后洞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泉水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五里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五六里
6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起名。
名→状,往东 。
名→动,称呼,命名
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7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最终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此后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向东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这样叫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只有碑上残存的文字还能辨认得出来,即“花山”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声音读错了。
8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待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2个字):
交待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9
有泉侧出
有穴窈然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二段:重点词句
名→状,从旁边
形→名,深度
形→动,照明。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形→动,走到尽头
表修饰
动→名,见到的景象
十分之一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有人 / 责怪,埋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