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7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1/8/13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学工作总结  
  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举个例子:
  旧教材:
  x+48=127
  x=127-48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教材:
  x+48=127
  x+48-48=127-48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旧教材的方法相比,现行教材中的这种解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不必再去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关系式了,只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想办法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行。学生很快就将这种解法运用自如,毫不费力。
  可是,当学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出现了状况。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调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因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然而,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上两种类型的方程。如:“一本书有65页,王红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7页。王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这样的方程。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细读教参,发现编者的思路是,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倒是可以继续回避上述的两种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方程方法的优越性。然而,在刻意回避a-x=b或a÷x=b这样的方程时,往往会出现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现象。
  如“6枝钢笔比4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