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职生自我评价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本文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闽南4所高职院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研究结论如下:;说明可以从提高高职生的自我评价入手,提高他们的心理建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个人评价心理健康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意识、情感、行为和个性特点等的判断。它以自我概念为基础,是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体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对自我评价作用的强调是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核心观点。从发展心理的角度看,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一般来说,在我较低,而进入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为办学职能的院校的学生。在追求高学历、名牌院校的今天,社会民众普遍给高职生较低的评价,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存在限制,就业困难,整个环境对于高职生来说是不容乐观的。他们的心理、行为也势必在应对种种不良刺激,那么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如何呢?这种水平对其心理健康有没有影响呢?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研究方法
1.1对象
闽南地区4所高职院校(公办民办各两所)的学生500人,最终有效数431人。其中男141人,女254人,一年级107人,二年级194人,三年级94人。
1.2工具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DerogatisLR等人于1973年编制,共90个项目,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准确等优点[2]。
②个人评价问卷(PEI):系Shrauger于1990年编制用来评定自信程度的问卷。共有6个维度: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谈,还有一些条目是评定总体自信水平和有可能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况。除了体育运动分量表包括5个条目外,其它分量表均有7个条目,共计54个条目,以1、2、3、4评分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基本同意”、“基本不同意”、“极不同意”四种情况,其中有27个反向题目。总分范围从54-216分,分值越高,表示自信程度越高。
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支持,集中调查对象进行施测,各量表一次性完成。。
2结果
个人评价问卷总体情况(总分平均数÷项目数=)约属于中等自信程度,各个因子的平均数除以项目数,-,即属于基本同意到基本不同意,偏基本不同意之间,说明高职生的个人评价还没有达到自信的水平,各个因子的自信程度相当。
由表1可知,心理症状的各个因子与自我评价的爱情关系、外表、社交、交谈和自信心境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与体育运动呈显著负相关。
3讨论
从数据结果分析来看,(1)高职生的个人评价水平不高,学业、爱情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较消极:说明高职生可能过多地想到个人的不足,将外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更严重,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使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后果。易体验到强烈的消极情绪容易放弃,有更多的失败预感,容易相信符合他们消极的自我形象的反馈。(2)高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