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贵州播送电大视大学法律专业〔开放〕?犯罪心理学?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可以定义为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犯罪人〞就是指 这种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 心理因素的总称。
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 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分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 罪犯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5、犯罪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成联盟而又偏于 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6、犯罪动机是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 起因。它是在犯罪人强烈、畸变需要的根底上,在外界诱因的刺激下产生的。
7、“潜意识〞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心理中被压抑的、当时知觉不到的 欲望和经验。
8、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因素是指犯罪人犯罪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生理情况、心理和行为 水平等因素。
9、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 机制。
10、由犯罪心理的形成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 机制。
11、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萌发犯意、明确动机、形成犯罪 、犯罪动机消失。
12、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 到达的结果。
13、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犯罪行为之间,构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犯罪活动的链条公式,即:以犯罪动机为原动力,以犯罪目的为 ,二者共同推动、调整、监督着犯罪行为,使之向着犯罪目的运行,防止偏离。
14、双趋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并存的目标,而且两个目标对其具有 吸引力或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
15、双避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目标对个人具有威胁性,虽然都想回避,但由于利益 等原因,只能接受其一以防止另一结果。
16、趋避冲突是指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所谓既好之又恶之,即趋之又避之的 心理。
17、物欲型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 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行为。
18、性欲型动机犯罪,又称性动机犯罪或淫乱型动机犯罪,是指以 动机作为主要犯罪动机,以满足性欲为目的或以性行为为手段到达其他目的的犯罪行为。
19、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 色彩的犯罪行为。这类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其成员以青少年居多。
20、集合型动机犯罪是由物欲、性欲、情绪和信仰等动机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集合所导致的犯罪,往往以其中 动机为主,其他动机为辅。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结构 3、犯罪综合动因论4、犯罪行为发生机制5、多元统一犯罪类型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哪些人〔 〕
A、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