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家长亲子阅读心得:阅读与刻意无关.docx

格式:docx   大小:7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长亲子阅读心得:阅读与刻意无关.docx

上传人:mkjafow 2021/8/14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长亲子阅读心得:阅读与刻意无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亲子阅读家长感言]家长亲子阅读心得:阅读与刻意无关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发言稿】
  家长亲子阅读心得:阅读与刻意无关
  工作闲暇之余,最爱之事莫过于与小女一起读书了,幼儿园的时候一起读她的书,现在她小学二年级,我们各自读自己的书,从“亲子听读”、“亲子共读”到“亲子陪读”,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小女从小就爱书,这与她性格有关,她生性喜静,但内心情感丰富。喜欢读书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有所表现。记得在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给她读一些诗歌,我发现她既爱听,也爱记。有次不经意的给她读读《三字经》,原以为这些对她没有任何意义的词句,小家伙会记不住,没想到她随意听来,居然能朗朗上口,我很惊叹孩子独特的“记忆力”。由此,只要她喜欢,只要我有空,就给她朗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绝句,从简单的《静夜思》、《出塞》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各种《卜算子》词句比较,她居然读的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四岁的时候,在识字量两百的基础上,我给她买了一本配有插图的少儿版《论语》,之乎者也,大约有一百多句,她也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大人从来没有逼迫她,我也经常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陪她看,但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会与她一起朗读一些词句,读熟了就好,没有刻意但坚持了这个过程,到她五岁上中班的时候,论语的一些章节居然还能讲上那么几句,我想这应该是小女阅读人生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与刻意无关,小女只是随了妈妈,妈妈也随了小女,是一个“听读”阶段,因为她喜欢,由此有了一系列“没意义”的教化,即使有人非常反对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没有任何意义,提议应该教他读儿歌,我对此却不以为然,仍然做了自己要做的。周作人先生曾说,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诚然,小女把读诗当作唱歌,而韵律即是舞蹈,有何不妥?
  只要她喜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五岁小孩不经意形容自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候,那种喜悦与惊讶,你或许不妨觉得这纯粹只是有趣。
  无为而读,阅法自然,这是我在小女阅读上遵循的基本原则,“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不为,在对孩子的阅读上,大人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干预与束缚,尤其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更不能过多的以大人的视角去左右孩子的思维。在我和小女从“亲子听读”进入到“亲子阅读”阶段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些图画书它真正的乐趣在于父母跟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过程,而不是用来教孩子认字或者学****什么道理的。
  一些藏在图画书里的人生哲理就算被我们父母所悟出,也不应该直接把***的感悟灌输给孩子,因为父母在读,孩子也在读!***与孩子的视角各不相同。虽然孩子还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说出他的感受,但她自己也有体会。正是这种体会丰富了孩子的情感和想象力。如果家长在与孩子亲子读书的过程中老是打断故事的情节,插入自己的问题,让一本书被一个个问题分解得支离破碎,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紧张心理而失去了原有阅读的乐趣。所以,在亲子阅读阶段,我认为我们最好不要去打扰孩子,就让她们尽情地享受她的阅读吧,研究她所喜欢的地方。这样,她才可能从小就会感受到读书是快乐的,是舒心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勿施于我们最爱的孩子身上,不要让我们的急切之心剥夺了孩子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