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世界近代史手工工场时代工业化的准备阶段( 16-18 世纪):(1) 世界近代史始于 16 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以 16 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 14和 15 世纪, 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 但是资本主义到 16 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 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 16 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2)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首先从农业看,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 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英、法的农奴制在 14、 15 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 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 都是其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英国出现圈地运动, 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 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 16-18 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 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 18 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 16-18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工业化的开始( 19 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 (1)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 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迈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始于 18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初扩展到法国、美国,随后是德国、俄国、日本。而各国工业革命主要是* 从英国引进机器进行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特殊地位,使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世界工厂”。(2 )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对社会起了巨大的改造作用:①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农业文明) 向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工业文明) 转变;②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工业资产阶级将成为新的执政者;④出现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潮流;⑤殖民扩张加强, 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至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电气时代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1870 年至 20 世纪初):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 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 实现了工业化。(2) 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成力的惊人发展,汽车、电力、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于是垄断组织(超大规模企业或大型企业群)应运而生, 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就是有力证明。(3) 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与不平衡性 187 0 年以后的三四十年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各衡,美、德最快、英、法相对缓慢, 俄、日自身比发展迅速、横向比相对落后。 20 世纪初,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编辑本段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演变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在手工工场时代发生的革命, 主要有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 客观使命是推翻封建制度, 解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确立治国基本原则的问题。在革命期间,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领导者,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经过革命诞生了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少数国家开始确立。但这一时期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 拿破仑帝国灭亡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就说明了这一点处死查理一世(2)法、俄、普、奥诸国的改革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革。改革是由原统治者推行的,以富国强兵目的, 如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