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9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蓝天 2021/8/15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行星地球
高讐嘟点關辔分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东西半球的划分:20° W往东至160° E为东半球,20° W往西至160° E为西半球。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 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 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一一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 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 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 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 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 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 太阳活动一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一影响气候,耀斑-一电离层-一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一一磁场一一磁暴
9、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 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 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一一夏至、冬至
13、 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土区时差+途中时间
14、 时区=经度/15° (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 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 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知获来力量强;⑥酒泉:夭陆性气彳戻,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宙文昌:绪度[氐,发射初逮度大;海运廈利。
19、 公转 速度:1月初一近日点一速度快,7月初一远日点一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 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 26'):
黄赤交角存在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一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A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夏至日北回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