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吴珏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他们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改
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尝试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
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导并促进了
传统文化的转型.
[关键词]传统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7J05—0208一o3
吴珏(1964一),女,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
国共产党思想史.(广东广州510320)
一
般认为,所谓文化转型系指由一种文化类型或形
态向另一种文化类型或形态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
代化转型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先进文
,传统文化的转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有着深刻而又紧密的联系,本文就此作简要分析.
一
,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尝试
几千年来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随着中
国历史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在明末清初之
际,,由于资本
主义经济的侵入,支撑传统文化统治地位的中国社会政
治经济开始瓦解."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伴随着中国的
历史进程,中国传统文化被迫开始艰难的转型.
面对着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国的一些知
识分子试图引进西方器物层面的文化,以期实现西方物
年代的文化改良思想以及19世纪6O年代开始的洋务
运动就是这样一种努力.
甲午战争后,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由于对战争失败
的反思,开始对封建专制政体的合理性发出了质疑,进
,梁启超,
2丽面
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思想家,在继承洋务思
想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提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与
技术,还应该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
场政治运动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的扼杀下很
快失败了,以资本主义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尝试被
迫搁浅.
孙中山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与欧美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与法国
和美国的代议制模式揉合在一起,提出了五权分立的民
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们的精神和
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
产阶级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
被袁世凯窃夺并未真正实现.
以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
尝试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
,其
重商主义的传统,民主政治及法治精神等等与中国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以及专制统
治缺少结合的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