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4.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4.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8 2021/8/1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4
自读要求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 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 就不同的特点。
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作者运用准确、平 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 方法。
4、掌握词语,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重点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 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 .写作文章可根据 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 .写作角度。
2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
3 精读一两个段落,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并在自己的 . 写作中 模仿这一语言特点。
(特点: 1.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 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 懂。又《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 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 到的撞击。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 .写作文章可以根 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3.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 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 的精神。)
自读程序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应该掌握的词语,不会读的和不理 解的查字典词典解决;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同时,老师可相应地介绍作 者和一些有关的恐龙及地理知识。
2 速读课文。质疑答疑,理清文章的思路。
3 细读课文。把握两篇文章所述的内容,找出各自说明的顺序及角度, 进行整体比较,教师可适当点拨。
4.品读课文。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 特点。
解说:本课是自读课文,设计的阅读四步骤,可让学生发挥主动性 和创造性,自己去探索、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惯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两篇课文语言平实,只要多读,就 能理解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读点拨 1.关于地壳运动。地壳是由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层圈,和紧挨它下面 的上地慢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的下地幔是一层软的物 质,被称作软流圈,它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软流圈中的各种 物质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使其内部发生变化。于是,温度高、 密度小的物质受热膨胀向上浮动,反过来,温度低、密度大的物质受 冷收缩向下沉积,这样两种物质就形成热力和重力的对流。向上流动 的物质穿过软流圈上部接近岩石圈时,就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 由此影响到岩石同, 引起地壳运动。 人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火山爆发、 地震等自然现象,便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2、关于板块运动。有人从世界地图上惊奇地发现:现在南美洲东部巴 西的凸出部分,恰恰是原来大洋彼岸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北美洲 与欧洲和格陵兰也能完全吻合地拼在一起。 1921 年,德国气象学家魏 格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他进行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