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乌金雄鹰张仕和.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乌金雄鹰张仕和.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乌金雄鹰张仕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乌金雄鹰张仕和张仕和, 1961 年出生于桐梓县松坎镇新街三段。幼时在松坎新街小学学****1977 年7 月松坎中学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去木瓜乡铁山村; 197 9 年9 月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分校采矿系学****1983 年7 月毕业, 分配到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火铺矿为实****技术员。 1987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 1997 年历任技术主管、矿总工室设计组组长, 火铺矿采一区、采五区区长、矿总工室主管工程师、矿采掘副总工程师, 火铺矿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第一副矿长、矿长。 1997 年 12月— 1999 年 11 月,任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总工程师。 1999 年 11月— 2002 年9月, 任水城矿业(集团) 公司副总经理; 由于工作踏实肯干、善于钻研、挑重担、成效显著,被省委组织部选拔使用, 2002 年9月— 2007 年1 月,任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2007 年2月— 2010 年5月,任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0 年5月—至今, 任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铁山煤矿与乌金结缘 1958 年为了保证大炼钢铁的燃料,在桐梓县木瓜乡铁山村扩建了石场坝焦厂, 在龙塘新建了铁山煤矿和炼焦基地, 时称国营铁山焦厂。 1966 年铁山焦厂改为国营铁山煤矿。 1977 年7 月,品学兼优的张仕和在松坎中学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去当时松坎区边远的木瓜乡铁山村。此时, 正是铁山煤矿生产红红火火, 蒸蒸日上时期, 县城许多青年和退伍军人都盼望去那时工作。张仕和亲闻亲见那时的热闹情景并参加了铁山村的煤炭生产, 与煤炭结下了情缘。 1979 年9 月他毅然决定报考了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从此开始他追寻乌金之梦。 2007 年他转任任盘江煤电(集团)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是经过多次历炼和经验积累的乌金雄鹰, 必雄图大展。做强做大企业, 是一贯务实的张仕和追求的梦想和奋进的目标。确立发展新思路 2007 年2 月他转任盘江煤电(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面对煤炭产品结构单一、销售收入单一化、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职工收入水平较低等现状,他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他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炳军多次深入各基层单位,多场次做专题报告和讲解,转变干部职工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观念, 树立了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念。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引导干部职工搞清楚公司为什么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可实现性等一系列问题。对如何“转变产品结构单一、发展模式四平八稳”进行了深入探讨, 充分创新发展思路, 谋划发展新战略, 提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向, 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公司的煤炭资源、区位、人才技术、投融资比较优势, 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政策优势, 利用公司的大客户资源, 积极寻求开放合作共赢的有效方式, 加快集团发展步伐。思想解放了, 观念转变了, 用新视角观察新问题, 用新观念思考发展之策, 谋求发展之路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确立“煤炭产业板块、煤化工板块、煤矸石发电板块、铁合金板块、建材生产板块”“五大板块”发展的目标体系。最终确立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能源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式和方向。此外,公司还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房地产综合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机电产品开发与生产领域等方面确立了新的发展项目, 初步绘就了一幅“多元发展、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初步完成发展方式和方向, 绘就了一幅“多元发展、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接着拉开了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 展开治理制度与管理规范建设; 完成公司机构重组, 建立盘江集团分层次运作体制, 形成集团母公司为资本运作层,盘江精煤公司为产业经营层,煤矿、分厂为生产管理层的三层责任体制架构, 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管控模式;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董事会职能,使公司治理更加高效,责任更加明确。制定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以党群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入点, 建立和完善“引人、育人、用人、励人、留人”五位一体的人才管理机制。截至目前, 公司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364 人, 高技能人才 696 人。公司技术管理岗位、“七矿两厂”主要生产管理岗位, 全部由大学学历技术人才担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公司党委建立和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 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办法, 使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了管理岗位。举办干部培训班 290 多期, 培训科级以上管理人员 263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