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册诗歌欣赏.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册诗歌欣赏.doc

上传人:蓝天 2021/8/16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册诗歌欣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册诗歌欣赏
七年级上册诗歌欣赏
一、 《杂诗》唐•王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知道家乡的事情;请问您来时,我家雕花的窗户 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1、 主旨:这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通过平淡质朴、如叙家常的形式,简洁而又形象 地刻画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2、 名句鉴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答:诗人在前句问的“故乡事”应该 很多很多,而此句表明诗人惟独眷恋“绮窗前”的寒梅。也许“绮窗前”的寒梅与诗人在 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诗人想起家人朝夕相处的亲情,想起友人围炉夜话的温馨,,,, 这里的寒梅也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了,它已被诗化、典型化了,成为一个意象,将抽象 的思乡情感具体化了。
3、 结合诗句简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朴素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见到 家乡亲友欲知家乡情事的急切心情。
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游子深厚的思乡之情。
5、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有人认为这近于啰嗦,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这不是啰嗦。“故乡”一词反复使用,体现出思乡之切。“应知”这一句透露出儿 童似的天真与亲切,更能表现出作者想了解家乡的急切之情。
6、 “故乡事”本应很多很多,可诗人惟独眷恋"绮窗前”的寒梅,这是为什么?
答:人的思乡之情往往与记忆犹新的事物相联系。这里的寒梅也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 7,它已被诗化、典型化了,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是诗人思乡之情的一种寄托。
7、 这首诗连用了两个“故乡”是否犯忌?为什么?
答:不犯忌。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
二、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小李杜”)
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您问我回家的日期,但我回家的日期还没有定。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 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一起在家中的西窗下面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 雨的情景呢?
作者:李商隐(813—858),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
1、 主旨: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2、 名句鉴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此句描绘了对未来相聚时 欢乐的憧憬。表达了诗人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友人)相聚共话的 内心的孤寂与痛苦。
3、 全诗“期”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答:营造出时间和空间上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4、 如何理解本诗的对比写法?
1
答:作者从空间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时间今宵、 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 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来增添重聚时的乐。
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6、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答:“何当”是什么时候,“却”是“还”的意思,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到什么时 候能够还乡与妻子夜坐西窗共剪灯芯蜡花。温情细雨中又提起现在的我于巴山夜雨中的孤 苦心境。
7、 对《夜雨寄北》的分析部正确的一项是(D )
A、 首句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
的愁苦跃然纸上。
B、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 绵
绵深重。
C、 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妻子,不仅
是宽慰自己,也是宽慰妻子。
D、 “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解
析:不是累赘,而是使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再一次表达思 “君”之情)
三、《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原文: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翻 译: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 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1、 主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2、 名句鉴赏:“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答:握别岸头,愁绪万千;离亭宴上,酒酣情浓。风中传来一曲凄清哀怨的曲子,笛声 远扬。此联即景生情,“风笛”“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烘托出离人的千钧愁情。
3、 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句分析。
答:“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