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4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8/16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韩月如
授课年级
高二
学科
数学
课 题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概念(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斜率)及一个公式(斜率计算公式)。直线的倾斜角是反映直线倾斜方向的量,它也是确定直线位置的一个重要的几何要素,它实质上能从“形”的角度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斜率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其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教材是从生活中斜坡的坡度迁移到直线的斜率概念的。直线的斜率可看作是比值,实质上是数值,所以直线的斜率从本质上可看成是从“数”的角度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显然,与倾斜角相比,用斜率刻画倾斜程度会更细致。
关于过已知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因为过两点的直线是唯一确定的,所以其倾斜程度也就确定(即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从而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斜率与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斜率不仅反映了这种联系,并用代数方法表示了出来,而且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
2、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解析几何部分的起始课,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会用坐标表示点,明确了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反映出数学概念离不开生活,数学是自然有用的,而且蕴含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从知识点及研究方法上,为后继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建立直线的方程等内容起着关键性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学****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教师须全面研究学生,理解学生。
1、认识结构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学生对数学概念及思维方法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究、联想、迁移能力上。在新课中,运用了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动画效果,引导学生思维的“上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2、情感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高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有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主动通过设疑、质疑、提示等启发示手段,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有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通过对斜率公式的推导,增强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主体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悟并形成倾斜角与斜率两个概念;
2、推导并初步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3、体会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思想在概念形成及公式推导中的作用。
难点
用代数方法推导斜率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发现法相结合。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