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播音语言与音乐音响设计的融合.docx

格式:docx   大小:1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播音语言与音乐音响设计的融合.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8/16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播音语言与音乐音响设计的融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播音语言与音乐音响设计的融合
 
   
 
 
 
 
 
 
 
     
 
 
 
 
 
何 瑾
以近些年广播专题类尤其是文艺类节目的评奖情况来看,广播作品越来越强调语言与声音、语言与环境的共同创造。在意义传达,整体氛围构建及艺术化处理等各个方面,播音语言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它忠于并拓展了广播作品的形式,以更宽泛的声音呈现,整体融合到作品中去。播音语言的选择、语速、语调、声音造型、停顿、音色等都以更加细致的方式营造着更为精致准确的信息传递。
广播社教专题与文艺类专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电视纪录片,是对事件有温度有深度的描绘。在纪实的前提下,强调极强的人文气息与艺术性。尤其随着广播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目前的播音和主持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尽管艺术播音的方式显得不再那么普遍,但要求却变得越来越高了。因为细分化听众,势必引导听众也变得更加专业,甚至达到发烧级的热爱。
在过去的几年,每年我们都在播音语言与作品融合上下足了功夫,以期达到更高的听觉效果。因为语言表达是人群表达中最普遍也是最为敏感的传递,每一种语态的背后就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往往传递的就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以及时代精神追求。语言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也是最基本与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段。
首先,重视作品的文字设计,尽量适合自身的表现特点。
比如我曾播过文学专题《千年保国寺》《落红萧萧》《一位绝症母亲的奥运梦想》。这是三篇题材截然不同、风格迥异的专题,分别获得了省播音主持一等奖和全国金话筒作品奖。《千年保国寺》语言雅致古朴,文学性强;《落红萧萧》则明丽清新,用词短促;而《一位绝症母亲的奥运梦想》语言叙述性强,朴实深情。
作品风格与声音呈现应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什么样的作品适合怎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适合怎样的文字风格,这些都会影响到最初的写作方式、文字的选择、甚至角度的选择与体裁的确定。所以,在我们准备作品的前期,我作为播音者就投入到了共同创作中去,比如文字风格的确立,依据自身气息的特点,尽量避免用长句,尽量凸显自然的本色。再比如,我本身情绪比较内敛,声音张力不够,但是稳当自然。根据这个特点,我参与了文本创作的第二次修改与编辑过程,依据自身初读后的感受进行文字形式的调整。尽量把文字语言变为生动的播音语言。让作品更具声像化、具体化,念来朗朗上口,听来则行云流水。在此基础上,编辑再进行第三次调整,依次循环,直至作者、编辑、演播都觉得合适为止。这是播音的第一步,很容易被忽视,但往往是决定演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步。这将确立你的作品是否带有你的审美和印
记,这也决定于你对作品深层的理解和掌控。
其次,参与作品声音元素的整体设计与细节磨合。
广播作品由有声语言、音乐、音响这些声音元素构成。如何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根据一般的做法,这往往是在播音后考虑的,即等演播者完成语言录音,制作再开始想象与创作。但是根据近些年我们的创作过程来看,我觉得还是把这一环节切分成三个时段更为恰当,即:演播前的设计与想象阶段,演播中的实践与实现过程,演播后的发现与再提升过程。
比如在作品《落红萧萧》中,我既要担任解说部分,又要演播萧红作品本身。这就需要提前设计好声音的效果。
例1]
萧红作品:《呼兰河传》节选]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