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doc

上传人:小健 2021/8/17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 明确学****目标及重难点:
学****目标:
1、 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2、 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 的意境美。
3、 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 中景、理、情。
教某重、难点:诗境中景、理、情。
学法指津:1、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2、借助联想和想象3、炼字传神,一字 而境界全出
二、 课前预****br/>♦阅读“赏析指导”弄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
1、 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 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审美想象的过程有三种方法
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什么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 美体验。
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 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2、 缘景明情
(1 )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 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
C2)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 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 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3、 方法指导
1、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 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 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 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 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古典 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 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 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 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2、 什么是意境?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 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中国诗歌、绘画、书法、戏曲都讲 究意境。如何能体会意境?置身诗境,联想想象,缘景明情。试着将意境用散文 化的语言描述出来,细心体会,领会文字细微处的精神。
3、 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诗不象散文那样直说,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有空白,需读者自己去相象和填 补,这就必须发挥联想和相象,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沿着文字通道, 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诗句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联想的渠道有 “相关”“因果”“相似” “对比”“相近”,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 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 理活动。当读《长恨歌》时,为贵妃的命运唏嘘,为爱情的挫折惋惜;当读《湘 夫人》时,为湘君的望眼欲穿,如痴若狂而心动神摇,流连扼腕,和诗句共震, 与诗人共鸣,是因为读者在头脑中联想和想像了当时的背景和现实的情景,如见 其人,如临其境,自己融了进去而不自知。就象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 黛玉在梨香院墙角上听《牡丹亭》:“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 垣。……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 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 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如果在读诗 的过程中,能进行联想和相象,调动个人感受和体验,把文字作为媒介和通道, 还原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再假以各种方法,如改写、仿写、续写 等,玩味把玩诗句的妙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会逐步提高,审美体验会逐步 丰富。
三、学****与欣赏过程
春江花月夜
(一) 预****br/>从下列词语的形旁上推断词的意思,从音旁上推断词的读音。
崎艳芳甸 霰皎皎浦砧 拂 碣 纤尘不胜 愁
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
(二) 整体感知
C1)结合我们前面的总结归纳,你认为这首诗包含了那些内容?
讨论并明确:自然美景、宇宙意识、望月怀人、思念家乡。
(2)诗人在表情达意时运用的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