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虎山镇中学 七年级语文 《夜雨寄北》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虎山镇中学 七年级语文 《夜雨寄北》教案.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8/1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虎山镇中学 七年级语文 《夜雨寄北》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虎山镇中学 七年级语文 《夜雨寄北》教案
设计人:侯辉
教学目标:

、韵律美、回环美;

教学重点:
、韵律美、回环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今天我就来学****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
,认清字音字形。
,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
(学生齐答)
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
,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
明确:
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期”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并发言。)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2)指导朗读这句诗。
①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
②请学生点评;
③再指名朗读;
④老师范读;
⑤请一学生模仿朗读;
⑥全班齐读。
“夜雨”
(1)标题中的“夜雨”
(学生发言)
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
(指名回答。)
明确: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组交流,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示。)
③“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
明确:“涨”字。
④“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生思考发言。)
老师补充写作背景资料: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生。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夜雨寄北》写于848年。
明确:“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⑤指导朗读“巴山夜雨涨秋池”。
(指名朗读;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老师范读;请一学生模仿朗读;全班齐读。)
(3)“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
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眼前的)那么“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不是,是想象中的。)
②这句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