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伊山放歌”唱响灌水云山.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伊山放歌”唱响灌水云山.docx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8/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伊山放歌”唱响灌水云山.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伊山放歌”唱响灌水云山
文化惠民,重在有百姓视角。从贫困县到打造千亿元级沿海板块,几年来灌云县经济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为满足群众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的强烈愿望,灌云积极搭建广场文化活动载体,推出了“伊山放歌” 这一文化活动品牌,取得了巨大的文化效应,2015年6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灌云县这一文化惠民经验做法。
接地气,演群众喜爱的节目。广场文化从来不是“高大上”,让群众看得懂、赢得群众的掌声和喝彩才是最好的演出。在推动广场文化过程中,灌云县宣传部门创新节目演出机制,让群众从看节目转变为选节目,每次演出前后,都有专人到群众中间调研,让群众评价演出的节目,提出自己希望看到的节目,统计后再根据多数群众的需要选派节目。这一节目挑选机制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灌云广场文化活动结合时代节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元素,利用县内外企资源开展广场文化演出、书画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举办了中韩文化交流、丹麦童话剧等四场国际专场广场文化活动,提升了广场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聚人气,让群众做活动的主角。65次场大型演出,300场次小型演出,30万受众。这是灌云县2015年广场文化活动的统计。如此多的受众,也是灌云县广场文化活动高人气的表现。但是,群众对节目的喜好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场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针对这一情况,灌云县推出了“三一四动”演出机制,着力将广场文化活动打造成群众自己的舞台。“三一”即专场演出的自创节目占三分之一,外请节目占三分之一,单位参演职工占三分之一;“四动”就是演出单位之间互动,演出现场进行互动,城乡之间展演互动,民间团体之间互动。这一做法,激发了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热情,吸引了民间文艺团体、专业演艺协会、艺术培训机构以及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广场文化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先后推出了“青年歌手大奖赛”、“灌云宝贝”、“太极拳表演”、“秧歌舞大赛”等面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爱好者的活动。

扬正气,唱响“正能量”主旋律。灌云广场文化活动不仅仅是演出、娱乐,而且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正能量”,力争成为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舞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赌博、偷窃、不赡养父母、不开展义务教育等行为时有发生。2015年,灌云县突出“德行灌云”这一主题,将道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