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8/1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现在使用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的“自我测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笔者之见,编者修改的意图,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是为了强调练****的整体性。新教材的“自我测评”置于每一单元综合探究课后,与本单元构成了一个整体,共16题,它修正了原先教材练****量大、问题烦琐、忽视对本单元整体感知等方面的不足,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如第二单元的第四题像一根线把第二单元的知识大洲与大洋、自然环境、世界大家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使学生对世界环境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
二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教材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自我测评”大大增强题目的可操作性,使用了许多表示行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动词,并且这些动词的动作完全是从学生出发的。如“画一画”“描述”“勾画”“说出”“调查”“介绍”“收集”等,显而易见,题目贯通了多种学****途径、多种渠道,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心。
三是为了注重教学的生活性。“自我测评”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题目,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如“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实地调查你所在的小区”,“对你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规划进行一次调查,并尝试绘制一幅布局图”。这些自测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大量实践,提高了学生学****历史与社会的能力。

笔者认为,改进后的“自我测评”贴近教学课标,符合课改理念,是一座联系课标与教材的桥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把握和达成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
然而,《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的使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或“自我测评”使用随意,有些教师在本单元结束后,常常根据课堂上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决定“自我测评”的使用,剩余时间多就多讲,剩余时间少就少讲,没有剩余时间就不讲,教学的随意性大。或“自我测评”使用盲目。有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自我测评”没有选择,不分侧重点,往往平铺直叙地讲解,似乎“不讲不放心,讲过就放心”,教学明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实效却很低。或“自我测评”使用片面。有些教师认为,客观题答案单一、明确,易于讲解也便于学生回答;实践活动题的解释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一时半刻难以讲清,甚至难以回答,白白浪费教学时间不算,可能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于是,他们在使用“自我测评”时只选择一些客观题,一律放过大量的实践活动题目。
以上种种认识与做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背离了设置“自我测评”的初衷,降低了“自我测评”效用。笔者认为,要让《历史与社会》“自我测评”教学落到实处、达成目标,以下策略不可或缺。
一、依据“自我测评”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是实施教学目标的范本,是知识的载体。而“自我测评”是教材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编排着眼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依据“自我测评”的内容钻研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和选用教学方法。

例如,第一单元“自我测评”的第一题: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草图,注意以下事项:①确定好地图的方向;②设计好你的个性化图例符号;③一些重要的事物可以标上注记。立足于学生的年龄,设计了具有生活化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绘制自己最熟悉的社区平面图,并提示学生在绘制中,要注意地图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本题清晰地告诉我们第一课的重点:通过绘制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第三题:请说出下列生活情景,哪些常见于乡村,哪些常见于城市。本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出乡村的生活情景和城市的生活情景,感受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异、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进一步明晰第二课的难点: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异,以及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在比较和探究过程中,体会聚落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又如,第二单元“自我测评”的第一题:在空白纸张上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标出它们的名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大洲和大洋”的重点内容。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它们是难点。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重、难点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动指南,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体现着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依据“自我测评”的内容钻研教材,确定的重、难点既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又能对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