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童食品”准入标准模糊
D
会标明"儿童"二字,诸如:"儿童酱油"、"儿童挂面"、"儿童牛奶"等。其实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这两个字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所谓 "儿童酱油",无非是瓶子小了点,仔细看看营养标签,钠含量一点都不低,没任何优势。"
儿童过量摄入添加剂易造成损伤
现实中,有一些食品生产厂家为刺激儿童的消费欲望,在生产中添加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增鲜剂、香精香料等添加剂,给儿童食品"染"上特别漂亮诱人的颜色,"调"上特别甜、香、鲜的味道,有时甚至一些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超过了一般食品的添加剂含量。如果再在包装上下些功夫,装点上一些卡通人物,或放些小卡片小玩具之类,对孩子来说,就是十足的诱惑。
国际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食品添加剂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部分添加剂是为了追求口感,为了让孩子爱吃可能多加食用香精、香兰素等,一些营养物质能否起到作用也是未知数。"为了这些营养成分,还要吃进去各种添加剂,不一定划算。"
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提出,儿童更应警惕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时候,是以60公斤成人为标准制定的,国家对婴幼儿食品有专门的添加剂规定,但在婴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儿童群体,却没有儿童允许摄入添加剂的具体标准。
马志英表示,儿童每天允许摄入的添加剂的绝对值是成人的一半左右,儿童要特别小心添加剂。其实儿童喝一瓶150克(150毫升左右)苯甲酸钠含量为1000毫克/千克的果蔬汁饮料或果味饮料(这种饮料的苯甲酸钠含量是合格的),这一瓶饮料的苯甲酸钠可能就有150毫克,已超过他一天限量。他还可能吃其他含防腐剂的食品,超量就更严重了。
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适应排解能力差,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本应比一般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低,如果多了,则会对儿童身体发育造成危害。长期、大量摄入会加重肝、肾、脾的负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比较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若长期过多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易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不良反应。
【专家说法】
专家"不推荐也不反对"
乳业专家王丁棉却认为,和普通牛奶相比,儿童牛奶"不见得"如此有效,他的态度是"不推荐也不反对".
王丁棉告诉记者,过去在美国,3岁儿童就转为喝普通牛奶,现在更是下调到2岁,没必要一定喝"特供"的儿童牛奶。"如果觉得一杯牛奶营养不够,那就喝两杯,不用特别添加营养素。事实上,无论是儿童牛奶还是学生牛奶,目前都没有国家标准,我认为也没有必要为它们设立标准,因为这更多的是商业概念。"
要看营养配比和成分来源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陈津津博士介绍,从营养角度看,2岁以上儿童的饮食谱可以视作和成人一样,就是说能和成人吃一样的食物,但未来也可考虑,是否有必要按年龄标准设立一定的安全标准。
陈津津博士建议,家长买儿童食品的时候,不光是看其品名,还要看其营养配比和成分来源,标识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家长要看清它是酿造酱油还是合成配制的酱油。所谓儿童"专属"食品其"专属"在哪儿,价格"贵"在哪儿,由此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