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docx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8/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
我国大陆地区对法学实践教育的探索,兴起于2000年9月由美国福特基金支持的“诊所式”法学实践教育,最初只有北大、清华、人大等七所重点院校加入该项基金,在法学院展开“诊所式”法学实践教育,没有加入该项基金的院校也凭着自己对诊所教育的理解开展实践性教学。可以说,我国各法学院校对实践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虽然形势如此,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一般院校法学教育迫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只有社会调查、毕业实****和毕业论文等,即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一、当前地方一般院校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讲授多,实务辅导少
课堂讲授是一种注重课堂求证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的法律知识为目的,强调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教学方法上注重书本和课堂理论教学,忽视课后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互动探讨环节。课堂讲授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社会现象总结出一种教材既定的结论,虽然可使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结合社会现象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或体验,但是课堂学****是有限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直接,学生缺少必要的实务辅导。
(二)理论教学多,实践应用少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要模式,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而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则相对薄弱。法学教育以讲授政策、法律的条文为根本,为制定出来的政策、法律作正当性注释。讲授法学理论从抽象的概念和原则出发,照本宣科,缺乏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联系。教学计划虽然安排了模拟法庭、毕业实****等环节,但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学生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训练,张口就是“门外话”。
(三)关心成绩多,注重过程少
学生修完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学分后,将进行为期两三个月的社会实****大多安排在法院、检察院系统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实****环节大多采取个人自主的方式,实****地点、实****单位由学生个人联系、寻找。虽然有的学校能够集中组织实****但也仅是提供实****单位,对实****的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控制。由于毕业实****的时间有限,加之大多数学生对人民法院、检察院及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置及工作程序并不了解,毕业实****只能是“走马观花”。
(四)专业强调多,素质培育少
目前高校扩招,教学规模扩大,教学设施相对缺乏,很多高校是在教学任务与办学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只求完成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任务,学生的能力、素质培育被忽视。实际上,当前各个高校在法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各科成绩是否达到本科毕业要求,实****单位的评语是否满足市场竞争中的文字要求等,至于学生能否在法学的知识殿堂中获得成为一个法律人的基本素质,那就只能看学生自身的发展了。

二、地方一般院校开展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
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多人,改革开放30年增长了200多倍。然而,2007年法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竟列文科毕业生倒数第一。院校扩招与法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成为地方院校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以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