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城乡规划创新思索论文
一、加深对规划的理解,深刻熟悉规划的本质特性
1、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城市规划是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指出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布置进行实施管理。”因此,城市规划不只是编制物质环境规划,还包括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设想、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工程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城市规划的宗旨是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2、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本质特性。
一是可持续性。核心内容是人地规模,要加大力度控制人口自然增长,节省资源,为市民创造良好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二是权威性。我国《城市规划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摘要:“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三是前瞻性。根据城市发展规律预先测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指标;
四是科学性。科学是讲求实际的,其本性质是创新,是追求真理;
五是严厉性。城市政府在执行规划时必须控制死,按规划进行建设,约定俗成,培养居民自觉执行规划的全局意识。还有就是整合性、民主性、艺术性、衔接性等特性。只有真正理解、领悟了城市规划的以上特性,才有可能建设、管理和经营好我们的城市。
二、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几个新问题
1、城市定位新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确保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我们自身发展落后,造成城市规划时间滞后,定位不高,起点较低。城市定位没有找准,会造成无序建设,要素配置不合理和财力的浪费。
城市定位是城市在区域中的职能定位,找准了城市的定位就找到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准确、鲜明的城市定位,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良好,这是发达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的城市总体特色应定位在“山水生态”上。要充分体现这一特色,必须在规划中对本县的区域环境、整体布局、建筑风格、景观效果等进行细致深入地探究,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青山绿水这一宝贵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使城市和山水有机融合,实现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规划的统筹发展新问题。统筹,就是要牢固确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往的规划只有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而且和其他规划联系不紧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在规划工作中,首先要探究的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的战略规划,这是管宏观、管全局、管根本的。在这个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再进而探究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接着,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最后,制定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因此,要切实加强规划的系统性,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