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04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8/18 文件大小:4.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D
5、学****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学****态度
喜欢读古诗,乐于分享。
学********惯
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诵读古诗字正腔圆,有韵味。
学****方法
能利用书中注释和自己的想象领悟诗句的意思。
学****能力
能在涵泳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6、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少小
乡音无改 儿童不相识
老大 无奈、忧伤
7、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领悟诗意、体会诗情。利用表演古诗,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在儿童和作者的碰撞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观整节课,结构比较严谨,也比较顺畅,学生的理解也比较到位。几点反思如下:
1、整节课注重了诵读。教材中出现的古诗,使学生进行诵读的第一手资料,这节课,我紧扣诵读,采用多样的读法让学生反复涵泳,突出了古诗教学的特色。
2、角色扮演悟诗情。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的生平,而后两句虽明写儿童的童趣,实则还是写自己的感受以及悲伤感叹的心情。这节课,我利用学生的表演,身临其境的去感觉,去贴近作者,体会作者的心境。
3、注重了知识拓展。这节课我在用足教材的基础上,并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补充了一首《回乡偶书》,注重了课内外结合,也让学生的知识形成关联。
4、缺点显而易见。例如,对写字的指导不够,评价语言比较单一,还有就是对学生的生成处理的不够灵活等等。这些缺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力克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