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医-漱水不欲咽与口渴不欲饮.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漱水不欲咽与口渴不欲饮.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8/19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漱水不欲咽与口渴不欲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漱水不欲咽与口渴不欲饮
 
   
 
 
 
 
 
 
 
     
 
 
 
 
 
  漱水不欲咽,指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常见于热性病热入营血或瘀血内阻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温病条辨·下焦篇》第20条“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口渴不欲饮,指口虽渴但不想饮水。常见于:①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常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②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③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瘀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出现口渴但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
  口渴不欲饮与漱水不欲咽,二者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临床表述?还是不同疾病之不同临床表现?弄清这个问题,需从源头入手,先要搞清口燥与口渴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胜则肿,燥胜则干。”故口燥亦即口干也。《中医药基本名词》解释口干:“指自觉口中津液不足,但没有饮水要求,或饮水很少的表现。”口渴,“指自觉口中干燥而欲饮水的表现。”《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国家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把口渴定义为:“病症名,简称渴。”以口中干燥,喜饮水浆为主证者,称为口渴。多因阴津亏损、脏腑热甚所致。另外,血虚失濡,水湿、痰饮、瘀血阻滞及脾肾阳气不足,水津不化,津不上承皆能导致口渴。李经纬等主编的《中医大词典》解释口干:“口干即口渴”;口渴:“渴指自觉口咽干燥之症状”“渴指口咽干燥而欲饮之症”。东汉以竹简为文字记载工具,惜字如金,如果口干表示津亏而不想饮水,那么张仲景用“口干”两个字就可以代替“漱水不欲咽”,而绝不会多写三个字。《伤寒论》320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1条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口燥咽干既有燥实内结,灼伤津液之因,又有肾阴不足之果。张仲景未言,但必有漱水欲咽,口渴欲饮之症。所以,东汉时期,口燥、口干及口渴,三者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即口中干燥,喜饮水浆。故张仲景常“燥、干、渴”并称,如大陷胸汤之“舌上燥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之“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等。
  从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