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蒹葭》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蒹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sqcpza 2021/8/1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蒹葭》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蒹葭》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高中语文教案
  
  教师:有一首诗歌大家可能都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学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教师:三千年前,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传来了先民的低吟,优美的音符跳跃在广袤的大地上。三千年来,历经了历史的沧桑,接受着岁月的洗礼,如今这优美的音符仍然响彻中华大地,只是,我们已无法听见这乐,只能吟诵这词,在内心深处去谱一首优美的曲。刚刚大家一起吟诵的《雎鸠》就出自于这部作品集。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部作品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学生:《诗经》。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诗经》,学习名篇《蒹葭》,走进苍苍蒹葭营造的蓬莱之境!
  ,辅助诗歌解读
  教师:《诗经》这样一部充满魅力的作品,历经三千年,它究竟包括了哪些内容这样引人入胜,孔子也作出“思无邪”的评价。而在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它与后世的诗歌是否不同,或者说有其独特性。作为名篇的《蒹葭》是否也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呢。为了更好的解读《蒹葭》,走进苍苍蒹葭营造的优美意境,先让我们一起导读背景知识。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中的背景知识,了解《诗经》内容,总结归纳《诗经》形式及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教师总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称为《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光辉的起点,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诗经》内容分三部分:风、雅、颂。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赋,即“铺陈其事”;比,即“以此物比彼物”;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交流感情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品读《蒹葭》,走进苍苍蒹葭构筑的艺术之河。
  1、播放配乐朗读带《蒹葭》,指导学生一边仔细聆听读准字音,一边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蒹葭》,教师校正读音。
  教师:文学作品是审美的、非功利的,需要感性地去阅读。通过感性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大家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经过充分交流讨论后,随机听取学生的感受。
  教师:这首诗歌是我喜欢的一首诗,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阅读它,但是每次阅读它都觉得很美,是一种享受。全诗首先引人注目不是多么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而是从头到尾流露着一种淡淡的感伤,在苍凉凄迷的氛围中,感受着一种迷离朦胧之美。这种美到底源于何处?
  ,深入挖掘
  教师:感性阅读之后,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分析,诗歌用来营造氛围的有哪些景物?
  学生对照注释、阅读提示等进行文字疏通,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分组讨论诗歌营造氛围的景物后,教师随机听取学生答案。
  教师理解:主要景物有蒹葭即芦苇、霜露、水。(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蒹葭、霜露、水等景物图片,形象直接的进行展示)通过深入研读,我想大家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有一副以上景物勾勒出来的场景,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
  教师点拨:蒹葭指什么,有霜露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季节,两者联系起来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再加上这个季节的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