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 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文综( 全国卷 I)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 文档来自网络本人仅收藏整理如有错误还请自己查证! 2009 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全国卷 I)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7页第 II卷8至 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题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甲市 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 万人出生率为 % ;死亡 万人死亡率为 %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 1-2 题 1. 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2.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图2 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 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 2, 完成 3-5 题 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N、P、Q 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原麦收正忙 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 3) 读图 3 完成 6-8 题 6.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7.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①为直线 B. 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 道路③最长 D. 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8.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③ B. 道路① C. 道路①和② D. 道路②和③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700km2 表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 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 9-11 题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 %) 9. 在该水源地内 A.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 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 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 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10. 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 保护高山灌丛 B. 防止水土流失 C. 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 扩大梯田面积 11 该水源地位于 A. 长江三峡谷地 B. 青藏高原 C. 汉江谷地 D. 江南丘陵 12.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 官民 B. 爵位 C. 谥号 D. 行业 13." 四面楚歌" 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 楚歌" 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 统治集团的更替 C. 北方文化的衰落 D 民族融合的结果 14. 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初唐书法 B. 秦王破阵曲 C. 飞天壁画 D. 唐三彩 15. 表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宋代区域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 2 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朝代时间长短 B. 王朝力量强弱 C. 疆域面积大小 D. 经济格局变化 16. 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 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 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 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 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