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筹谋建议、研讨问题、评价效果.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筹谋建议、研讨问题、评价效果.docx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8/2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筹谋建议、研讨问题、评价效果.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筹谋建议、研讨问题、评价效果
——主导十主体的历史比较教学法
上海市高中历史新教材,打破了数十年来中国和世界历史分开的中学历史教材体系,创造性地采用中外历 史合为一体的结构体系。编者以15世纪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为基本线索,把中国历史融进世界历史中,将中 国作为世界的主要国家之一加以重点叙述,对中外历史进行联系和比较,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今天世界与中国现 状的由来。如何才能有效地贯彻新教材“从世界大背景下看中国”的意图,关键之一在于怎样进行历史比较。 笔者所在的华东师大二附中,自1991年进行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试点,至今已有七个年头。高一任课教师就历 史比较进行了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尝试,初步摸索出一种适应新教材的新教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 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在课前筹谋教学建议,课中研讨教学问题,课后评价教学效果的历史比较教学法,现抛砖 引玉,求教于方家,以期共同推进新教材的普及工作。
一、筹谋建议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在课前以新课预****的方式筹谋教学建议是新教法的第一步。在这 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略。为使新课预****能顺利进行,课前教师需花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历史比较题,作为 学生预****新课筹谋教学建议的参考。为此,笔者所在的高一年级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有计划地学****各种专业书籍,如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马克y áo@①主编的《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等等。有目的地搜集各类历史考卷中的比较题,如上海地区的会考 、高考试卷,全国各地的考试试卷以及各类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中的历史比较试题。通过学****和搜集达成共识: 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可以用来进行比较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彼此之间有关联 ,二是同一属性或同类关系。基于此,我们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及高中会考纲要,就高一年级教材上下两册 ,编制了几十道历史比较题。这些比较题,有同一时期的中外比较,也有不同时期但属同类事件与现象的中外 比较;有外国不同时期同类事件与现象的比较,也有中国不同时期同类事件与现象的比较。通过各类比较,找 出其各同特征和各自特点,以便把握历史事件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比较能否成功,所谋建议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精心备课,还涉及到学生的认真预****从某种 意义讲,课前准备应是教师备课和学生预****完整的有机的结合。因此,笔者将编制的****题打印成册,分发给高 一年级的每位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根据所发****题册,结合教材进行新课预****预****时,就教材提出重点、难点 ,再补充可以进行比较的内容,自行设计历史比较题,以完善教师的建议。

由此可见,在新教法的第一步教学程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学生筹谋历史比较建议, 学生完善教师的历史比较建议的指导过程,师生共同筹谋历史比较建议,准备历史比较方案,“导”与“体” 密切结合,才是实施新教法的必要前提。
二、研讨问题

有了必要的前提,还得有重要的手段。如果说前提是条件,那么手段便是实现前提的基本措施。而在教师 的指导下,学生在课中运用历史比较法大胆地研讨教学问题,就是一种重要手段,是新教法的第二步。此步可 分成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预****的基础上,以课堂研讨形式亮出各自思考的历史比较观点。必须指出,学生所 提观点或问题可能深度不够,也可能会是偏题、怪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设计与理解,将学生的 比较思维引向正确的历史思维轨迹,并时刻告诫学生,切勿刻意追求比较,需要比较的是大局。第二个环节是 研讨历史比较题。学生研讨时,教师力求参与,这样可随时切准学生的历史思维脉搏。如课堂研讨陷入僵局, 教师必须正确诱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与实质,抓住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历史事件与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笔者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会突如其来地提出意想不到的有创意且颇有见地的高 质量的问题,这对教师来说是相当棘手的。如何才能对付学生的“下马威”,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研 究。不仅要理解教材每一章、每一节的序言部分,而且要掌握教材的难点与重点,甚至要吃透编者每一段话、 每一句话的意图。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