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大马路小学刘文菊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什么了解?
上节课,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整理了一下,共有二十多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黄山松树奇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松树的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两个问题。
学习活动一
1、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三大名松的奇?把你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上空白处。
同学们课前预习时已作了批注,现在请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一会儿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3、小组汇报
教师评价语:老师赞同你的想法。老师和你的想法一样。你真会学习,能联系资料理解文章,这样对文章的感受会更深刻。
4、总结:看来,对于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那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读读看吧,读完后请小组合作朗读,注意分工。
5、同学评价。
学习活动二
1、同学们现在已经能读出黄山松的“奇”了,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作者如何生动、具体地写出黄山松的
“奇”的。请大家看屏幕上的三段文字,看看作者在介绍三大名松时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同学交流。
3、教师总结:是的,正如大家所说,前面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是作者由眼前看到的想到了与它相关的事物,这种写法叫做“联想”,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作者不仅写到了联想的事物,还写出了联想的事物在做什么,这又使文章更加具体。看来,要把景物写生动,不光可以写看到的姿态,还可以写联想到的,并且把想到的画面写具体。
4、仿写
老师这儿还有其它四棵黄山松,自己轻轻读一读,比较一下,和文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四棵松只是实实在在看到的姿态,没有加上联想,那么读起来就没有课文那么生动了。我们可不可以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加上自己的联想,使这几句话更加生动、具体?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几棵松的图片,找找灵感。
出示凤凰松、卧龙松、竖琴松、姐妹松的图片。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棵松试着写写吧
学生写。
互评,自己修改,展示读。
学习活动三
自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