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教学笔记
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例2、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24“练习五”第3~5题。
▶教学目标
、估测、测量等活动,体会到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初步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米尺、1分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情预设】米、厘米、毫米。
师:那么请大家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吧。
。
【教学提示】
让学生多比画,口头表达自己对一定长度的感知,然后产生冲突,体会新的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容易填出前3个空,但第4空学生会有疑问,他们发现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和8毫米又太短。
师: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时,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冲突产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认识新的计量长度的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学新知识,合作探究
。
(1)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教科书P23例2。
2
◎教学笔记
师:同学们,请根据我们上一节课学习毫米的经验,自学例2,把你们学到的新知识圈一圈,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先作记号。
学生自学。
【教学提示】
先自学,仔细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交流的时候关注学生的自学效果。
(2)汇报交流。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把教科书重要的点读出来,却不甚理解。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实际操作。多问“是这样吗”“你看到了吗”“还有谁能找到1分米有多长”这类问题。
预设2:学生在理解1分米有多长的基础上会通过估量身边常见的物体体会1分米的大小。例如:一拃。
预设3:学生没有米尺,只能根据教科书说1米等于10分米。教师可提供米尺,让学生找一找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1米等于10分米。
预设4:学生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问题,例如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在后面进行操作探究。如有学生能合理表达,后面的探究则为巩固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知识梳理,并板书。
师小结: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10分米就是1米。
(3)操作感知。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
再找3~5个学生在米尺上寻找1分米。
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有多长。(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再次回顾自学知识,知道1分米=10厘米。
师:先闭眼想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