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加强水化疗法预防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加强水化疗法对疾病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CIN)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7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加支架置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75例病人中359例水化成功(%),16例发生造影剂肾病。结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人在造影前后加强水化,特别是术后静脉补液及严格监测尿量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关键词] 水化疗法;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29-01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的使用造影剂后24~48 h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1]。随着医学的发展,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造影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CIN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1],因此,对CIN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16例PCI术后并发CI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本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375例,16例并发CIN,%。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6~74岁,稳定性心绞痛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例,心肌梗死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5例1周内连续接受2次PCI。16例患者均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按标准方法PCI术,造影剂均使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用量100~350 ml。
按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5年发表的诊断标准:注射造影剂后48 h内血清肌酐(Cr)的绝对值≥5 mg/L或相对值≥25%,即可诊断CIN[1]。
造影剂均采用优维显,其为低渗性造影剂,造影前2~12 h即开始静脉滴注常规液体,%氯化钠溶液,持续至造影后24 h,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
2 护理措施
由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简要过程、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介入治疗前应详细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病人,术后24~48 h抽取血标本化验肾功能并与术前化验结果相比较,每日留取尿标本送验,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术前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 在使用造影剂前2~12 h开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ml/(kg・h),持续24 h,并密切观察液体平衡。术后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 每次饮水以不出现腹胀为宜,24 h饮水量>1 500 ml,饮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通过补充水分增加尿量,使造影剂尽快排泄。